评审会现场设在街道卫生院的理疗室,康復医院的王主任钢笔悬在《非法医疗设备没收通知》上方,笔尖对准肌电阵列面板上“1981.8.1“的刻痕——那是林晚秋用修表螺丝刀刻下的建军节標记,旁边还凿著微型的神经元突触结构。“小丫头片子懂什么神经监测“他搪瓷缸里的铁观音茶叶梗在“计划经济医疗“的標语上漂成紊乱的螺旋形,“去年从瑞典引进的肌电图机都测不出1μv的精度,你这破摆轮能诊肌肉萎缩“
林晚秋突然展开父亲1974年的肌耐力报告,泛黄的纸页上握力曲线,与肌电阵列记录的1981年7月31日肌肉电活动在投影幕上完美重叠。当她用烧红的缝衣针在摆轮表面烫出“纳米针尖优化“的神经接口时,母亲的尖叫声从人群后方传来——她看见银鐲改的导线正划过生物电放大器,在屏幕上绘出与父亲手臂肌肉b超片 identical的肌电发放波形。
窗外的雷阵雨突然倾盆而下时,省康復医院的老专家打翻了手中的搪瓷缸,茶水溅在肌电阵列的记录图纸上。他颤抖著掀开隨身的铝製文件箱,里面露出1976年唐山大地震伤员的肌电监测原始磁带——摆轮电极此刻捕捉到的肌肉电活动衰减趋势,与文件箱第13轨记录的尘肺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病例呈现分形相似。
深夜的职工医院,林晚秋把微型肌电探头別在父亲的病號服袖口。当仪器显示肌电信號与他的呼吸肌耐力形成0.82的相关性时,同病房的老军医突然坐起:“这电生理图谱...和我1969年在核潜艇基地给官兵做的神经监测一样!“他掀开枕头下的铅盒,露出1970年核潜艇深潜时的肌电记录胶片。
母亲的啜泣声从护士站传来,与摆轮肌电阵列的微弱蜂鸣共振成特定频率。林晚秋摸出藏在袄夹层的未来科技年表,在1981年8月1日一栏用钢笔写下:“以座钟摆轮为电极、榫卯木盒为基底构建肌电监测阵列,硅肺患者的肌肉耐力曲线与1976年唐山伤员肌电数据共享同一套神经电密码。“此时父亲的手指突然勾住她的手腕,袖口的氢弹试验纪念章正对著摆轮的刻痕,在监护仪的绿光下反射出与后世肌电假肢相同的纳米针尖纹路。
座钟摆轮的黄铜表面在紫外线消毒灯下泛著暖金色光泽,林晚秋注意到母亲偷偷在榫卯缝隙里嵌了片老家带来的桃木板——那是1962年饥荒时爷爷用榫卯结构做的救命米盒,如今化作生物电信號的阻抗匹配层。当第一缕晨光穿透雨幕时,摆轮表面的纳米针尖纹路形成奇特的星型阵列,与父亲肺部ct片上的支气管血管束呈现镜像对称,仿佛跨越二十年的病痛与智慧,在铜原子的排列中完成了最后的电信號耦合。神秘人k.c.从波士顿寄来的航空邮件躺在窗台积水中,邮戳显示1981年7月28日,里面露出半张《ieee transas on biodical engeerg》杂誌,页边用红笔圈著“基於机械摆轮的生物电信號耦合“的段落,与座钟摆轮的肌电放大计算式形成跨越太平洋的呼应,而信封夹层里的微型场效应管,正与银鐲导线產生微弱的生物电放大效应。
修表铺的老座钟突然敲响八点,林晚秋发现父亲藏在摆轮轴孔里的1958年座钟购买凭证——泛黄的纸片上除了上海钟錶厂的红章,还压著枚模糊的指印,与她在未来科技年表上记录时按下的指印完全重合。此时摆轮电极上的神经电信號正隨著父亲的呼吸起伏,產生的微电流通过银鐲导线流入示波器,萤光屏上跳动的波形恰好对应著他此刻的膈肌运动频率,仿佛两代人的生命节律,在铜与神经的界面上完成了跨时空的同步振盪。而墙角煤炉上温著的中药罐突然噗噗作响,药香与摆轮润滑油的气味混合,在晨光中形成奇特的分子云,与肌电阵列捕捉到的神经递质释放频率產生莫名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