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她们的事业也刚刚起步。
“潮韵工坊”开业初期,凭借新颖的产品和“电器维修+手工艺品”的独特模式,吸引了不少好奇的顾客。
黄佩珊的维修技术扎实,收费公道,很快积累了一批回头客。
林秀珠的染织品虽然产量有限,但其独一无二的手工质感,也吸引了一些追求个性的消费者和礼品采购商。
王春红充分发挥了她的社交能力,带着样品跑遍了深圳刚开始出现的精品店、外贸公司和一些涉外酒店,竟然真的接到了几个小订单。
许曼卿则将账目打理得清清楚楚,每一笔收支都记录在案。
五个女人,吃住都在店里阁楼,省吃俭用,将赚来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再生产。
日子清苦,但心中有盼头,身边有姐妹,便也觉得充实而有力量。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林秀珠几次试图接近马念慈,都被陈淑仪巧妙地挡开,
要么是孩子睡了,要么是保姆带着出去玩了,要么就是干脆避而不见。
陈淑仪的警惕心明显提高了。
而马家威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一次来工坊看货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林秀珠说:
“秀珠,我大嫂好像挺喜欢你家手艺的,就是最近身体不太爽利,你们没事别老去打扰她。”
林秀珠心里一沉,知道对方已经起了疑心。
时间转眼进入1987年。这一年,深圳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的大事——中国第一次土地拍卖在深圳会堂槌响。这标志着房地产市场商品化的开端,特区改革进入深水区。
消息登报那天,石云聪兴冲冲地跑来工坊,挥舞着报纸:
“看到了吗?土地拍卖!这是天大的机会!海南那边地皮已经热得发烫,深圳这边也要开始了!曼卿,你们这工坊位置不错,将来要是这一片发展起来,光是这铺面就值钱了!”
许曼卿看着报纸,心中波澜起伏。
她敏锐地感觉到,一个更广阔、也更充满风险和机遇的时代浪潮,正扑面而来。
马家寓所的客厅里,气氛微妙。
林秀珠坐在沙发上,脊背挺得笔直,手心却微微出汗。
她今天是来送一批紧急修改的定制布样,借口是颜色需要马太最后敲定。
陈淑仪穿着丝质家居服,神色比以往更显疏离,她随意翻看着布料,目光却很少真正落在上面。
“辛苦林小姐跑一趟,这些颜色我看可以,就按这个做吧。”她语气平淡,带着尽快结束会面的意味。
就在这时,保姆牵着马念慈的小手从里间走出来,准备去阳台晒太阳。
机会稍纵即逝!
林秀珠的心脏猛地收紧。她深吸一口气,脸上堆起尽可能自然的笑容,站起身,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拿出一个用边角料做成的、十分拙朴却可爱的小布偶,朝着马念慈晃了晃。
“念慈,看,阿姨给你做了个小兔子。”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小女孩的脚步顿住了,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向那个靛蓝色的小布兔。孩子的天性让她挣脱保姆的手,朝林秀珠挪近了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