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包装的峰牌汽水,没有提价,悄无声息地铺向了海城所有的销售点。
市场反应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仅仅三天,厂里的电话就被打爆了。所有经销商都在疯狂地催货,要的还必须是新包装的。
一个合作很久的供销社主任,甚至亲自跑到了厂里,堵在赵大刚的办公室里。
“赵主管,救命啊!老顾客现在点名就要那个新瓶子的汽水,旧瓶子白送都没人要了!他们说,喝完了瓶子还能拿回家插花,当水杯,摆着看都好看!”
主任激动地说:“以前我们卖汽水,都是一瓶一瓶卖。现在不一样了,好多人都是整箱整箱地搬,说送人有面子!”
赵大刚亲自去市场上转了一圈,看到的情形比经销商说的还要夸张。在小卖部门口,几个年轻人喝完汽水,把新瓶子小心翼翼地擦干净,放进书包里。
他彻底被震撼了。
晚上,他主动走进了李子明的办公室。
他没说话,只是从兜里掏出两百块钱,放在李子明桌上,那是他这个月的全部奖金。
李子明看着他。
赵大刚的脸有些红,他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说:“老李,这钱算我入股……入股你那个瓶子。是我错了,我只盯着生产线,只算计成本。我没想到,一个瓶子,能让咱们的汽水……卖得这么有尊严。”
李子明把钱推了回去。
他拿起一个崭新的汽水瓶,递给赵大刚。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李子明说,“这是我们峰牌的。以后,这个瓶子,就是我们在市场上的刀。”
新瓶子的成功,让整个峰牌汽水厂都沉浸在一种亢奋的情绪里。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旧瓶子被迅速清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箱箱晶莹剔透、印着浮雕“峰”字的新瓶。运输队的卡车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天黑了才回来,带回来的是一张张雪片般的订单。
办公室里,赵大刚把一本账簿拍在李子明的桌上,满脸红光。
“老李,看!这个月的销售额,又翻了一番!海城所有的供销社、小卖部,现在只认咱们的货。我今天去东城送货,看到好几家小作坊都关门了,根本没人买他们的汽水了。”
李子明翻开账簿,上面的数字确实惊人。每一笔出货记录都代表着峰牌汽水在海城市场的攻城略地。然而,他没有赵大刚那么兴奋。他的手指顺着最后一页的销售曲线缓缓划过。那条线依然在向上攀升,但攀升的角度,却开始变得平缓。
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张援朝也走了进来,递给他一份生产报表:“这个月的产能已经利用到百分之九十了,工人们三班倒,机器几乎没停过。再想提高产量,就得加生产线了。”
赵大刚大手一挥:“加!必须加!趁着这个势头,咱们把整个海城都铺满!让他们连一瓶别的汽水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