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也怕巷子深。”
李子明说。
“我们做了这么多,就应该说出去。我要让全海城的人都知道,我们峰牌,是怎么做汽水的。”
赵大刚立刻警觉起来。
“老李,你什么意思?要花钱上报纸打广告?那玩意儿可贵得很,水又深。”
“不是打广告。”
李子明摇头。
“广告只能告诉别人我们的产品叫什么。我要的,是告诉别人,我们是谁。”
“我准备,请报社的记者来我们厂里看一看,写一篇报道。”
“请记者?”
钱卫的表情变得严肃。
“李厂长,这事要慎重。记者那支笔,能把你写成一朵花,也能把你写成一坨泥。我在国营厂的时候,见过太多这种事了。一点小问题,就能被他们无限放大。”
“我怕他们把我们架在火上烤。”
赵大刚也哼了一声。
“就是!我们闷声发大财不好吗?干嘛非要出去抛头露面?万一哪个环节被他们抓到把柄,一篇报道出去,咱们的牌子就砸了!”
张援朝没有说话,他看向李子明,想听他的理由。
“我们现在没有把柄。”
李子明的回答很平静。
“我们有干净卫生的食堂,有业内最严格的质量标准,有关心工人的福利制度。我们行的端,坐得正,为什么怕别人看?”
他看着赵大刚。
“大刚,你忘了我们是怎么把‘甜心果汁’推出去的吗?靠的是‘峰牌汽水’四个字的信誉。”
“这个信誉,就是我们的命根子。现在,我要让这根子,扎得更深,让所有人都看见。”
“别人可以模仿我们的口味,但他们模仿不了我们的工厂,模仿不了我们的制度,更模仿不了我们的人心。”
“我要把峰牌打造成一个励志的符号。以后别人提起我们,不光是汽水,更是一个白手起家、坚持品质的榜样。”
这番话,让赵大刚和钱卫都沉默了。
张援朝开口了。
“我同意。技术可以被追赶,但品牌的故事和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护城河。”
李子明通过陈市长的秘书,联系上了《海城日报》的一位资深记者。
他没有要求什么特殊照顾,只是希望能有一个机会,客观地展示一下峰牌汽水厂。
三天后,一个叫刘健的年轻记者,带着一个摄影师来到了厂门口。
刘健三十岁不到,戴着眼镜,身上有一股知识分子的审慎。
他跑工业口的新闻,见过的企业太多了。
吹牛的,画大饼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他都领教过。
对于这家突然冒出来的民营汽水厂,他抱着几分好奇,也带着几分职业性的怀疑。
李子明和钱卫在门口迎接。
“刘记者,欢迎欢迎。”
李子明伸出手。
“李厂长,久仰大名。”
刘健握了握手,客套地回应。
“厂区不大,我们先随便走走?”
李子明提议。
“好。”
然而,李子明带他们去的第一个地方,不是生产线,也不是样品陈列室。
他直接把刘健带到了食堂。
时间刚好是中午十一点半,食堂里已经飘出了浓郁的饭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