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援朝按下秒表,眼睛死死盯着池子里的动作,又看了看手里的流程图。
预处理,十分钟,分秒不差。
他走到下一道工序,产线切换。
“换!”
他再次按下秒表。
一个小时,切换完成,灌装新口味。比原来快了一个多小时。
他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走下去,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掐时间。
整个车间的人都看着他,看着这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生产经理,像一个学徒一样,拿着秒表和流程图,在自己最熟悉的地盘上,一步一步地验证着自己的失败。
没有人说话,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一个多小时后,张援朝走完了整条生产线。
他站在产线末端,手里紧紧捏着那张写满了数字的报告,纸张的边缘都被他攥得起了皱。
他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走。
他没有回人群,也没有看林建国或者李子明,就那么一个人,背影僵硬地走出了车间。
李子明看着他离开,然后转向林建国。
林建国把报告的复印件递了过来。
“李总。”
“干得漂亮。”李子明接过报告,“这事没完。”
他拿着报告,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径直走向厂区中心那块最显眼的公告栏。
那上面还贴着上个月的生产标兵红榜。
李子明看都没看,直接把那张红榜扯了下来,然后将手里的这份A号线试点报告,一份、两份、三份……足足贴了五份上去,占满了大半个公告栏。
他用图钉把纸张的四个角都钉得死死的。
做完这一切,他才转身离开。
消息传得飞快。
不到十分钟,公告栏前面就围满了人。
“我靠!真的假的?产能提了百分之十五?”
“成本还降了!废品率降了七成!”
“这张援朝不是跟那个新来的厂长打赌了吗?这下……老张的脸往哪儿搁啊?”
“何止是脸,这赌的是饭碗啊!新厂长赢了!”
赵大刚和刘兵他们,刚在外面跟一个经销商喝完茶回来,就看到公告栏前围着一堆人。
“看什么呢?这么热闹。”刘兵挤了进去。
赵大刚跟在后面,他一眼就看到了公告栏上那几张醒目的白纸,和上面打印的标题。
《A号生产线试点改革周总结报告》
他的脚步停住了。
他看着上面那个“15.2%”,又看着那个“70%”,脸上的血色一点一点褪去。
前几天,他还跟手下兄弟们嘲笑林建国是“报表派”,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现在,这份报表就贴在这里,每一个数字,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们“江湖派”所有人的脸上。
赵大刚的喉咙动了动。
生产部办公室里。
张援朝把自己关在里面,谁也不见。
他拉开抽屉,从最底下,拿出几个厚厚的、封皮都磨破了的笔记本。
这是他进厂十几年来,所有的心血。哪台机器有什么毛病,哪个零件什么时候该换,怎么调整能提高零点几个点的效率,上面记得密密麻麻。这是他的独门秘籍,是他的骄傲。
他把几个笔记本在桌上摊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