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和人,都不是问题。”李子明拿起电话,直接拨了一个京城号码,“问题是,我们得快。”
电话接通,陈海生懒洋洋的声音传了过来。“子明?你小子可算想起我了。我跟你说,你那个股权激励,把我那点股份都给稀释了,我这心里……”
“海生,别提那个了。帮我个忙。”李子明打断他。
“说。”
“我要在京城拿块工业用地,建个厂。规模跟海城这边差不多。你路子广,帮我问问,哪个区有合适的地,政策怎么样。”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五秒钟。
“建厂?来京城?”陈海生的调门瞬间拔高,“你账上有几个钱啊就敢这么烧?你知道在京城拿块地多难吗?”
“钱够。我就是要快。”
“你……”陈海生被噎了一下,骂骂咧咧地说道,“行,你小子就是个疯子。我帮你问问,省里的关系我还能搭上点线。不过我可把丑话说前头,京城这地方水深,跟海城不一样,别到时候栽了跟头。”
“栽不了。”李子明挂了电话,对林建国说,“老林,你让张援朝准备一份建厂的设备清单和施工方案。我要用‘海城速度’,半年之内,让峰牌的汽水从京城的生产线上下来。”
在陈海生和几位省里领导的牵线下,事情出奇的顺利。峰牌作为外来投资的明星企业,在京城南郊开发区顺利拿下一块价格优惠的工业用地。
奠基仪式那天,李子明没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剪彩,只是带着张援朝和工程队,在工地上挖了第一铲土。
“半年。我只要结果。”李子明对满身尘土的工程队长说。
工程队几乎是二十四小时三班倒,整个工地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声昼夜不息。
然而,麻烦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
建厂的第三个月,一封加急电报从京城发到了海城李子明的办公室。
“子明,出事了。”赵大刚拿着电报冲进来,“京城工地那边,有人闹事。”
电报是工地负责人发的,话说得很含糊,只说施工受阻,有当地势力骚扰。
李子明拨通了工地的电话,负责人声音都带着哭腔。“李总,这帮人就是地痞无赖!今天说我们噪音扰民,明天说我们占了他们祖坟,后天直接来工地偷钢筋水泥。我们报了警,人来了问两句就走了,前脚走,他们后脚又来。昨天还把我们的一个工人给打了!”
“带头的是谁?”
“就附近村里的一个混混,叫什么‘大头坤’,手底下养着一帮小子,专门靠这个吃饭。”
“我知道了。让工人们先别跟他们起冲突,等我消息。”李-子明放下电话。
赵大刚在一旁听得清楚,脸上早就挂不住了。“妈的,这帮不开眼的东西,欺负到我们头上了。子明,我去!”
林建国皱着眉,“报警没用,说明这些人有恃无恐。老赵你一个人去,人生地不熟的……”
“老林,你这就不懂了。”赵大刚拍了拍胸脯,“对付这种人,你跟他讲道理、讲数据,没用。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跟他们聊。我在社会上混了半辈子,就懂这个。”
李子明看着赵大刚。他知道,这事儿,非赵大刚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