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再没出过任何乱子,施工进度一日千里。
半年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厂房在南郊拔地而起。开工仪式上,区里的领导都来了,对峰牌“海城速度”和拉动本地就业的做法赞不绝口。
李子明和林建国站在崭新的生产线旁,空气里还弥漫着新设备机油的味道。
“堡垒建好了。”李子明说。
林建国点头,“现在,需要第一发炮弹。这一炮,必须打得又响又亮。”
“我想过了。”李子明看着那条银白色的生产线缓缓启动,“我们在京城投产的第一个产品,会是他们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东西。”
京城峰牌新厂,会议室。
李子明将一张画着草图的纸放在会议桌中央。上面只有三个潦草的大字:冰红茶。
“这是我想的,京城厂投产的第一个产品。”
林建国、张援朝、赵大刚,还有特意从海城赶来的李悦,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那张纸上。
“冰红茶?”张援朝最先开口,他拿起那张纸,左看右看,“茶就茶,还是凉的?这玩意儿有人喝吗?咱们的东方新茶卖得好好的,干嘛搞这个?”
赵大刚也摸着下巴,一脸困惑:“是啊,子明。这名字听着就怪。咱们现在的产品线,果汁、汽水、热茶,都站稳了脚跟,没必要冒这个险吧?”
只有林建国没说话,他推了推眼镜,看着李子明,等着下文。
“爸,援朝叔,赵总,”李悦清了清嗓子,站了起来,从自己的文件夹里抽出一沓整齐的资料,分发给每一个人,“这个想法,我和李总讨论过。请大家先看第一页,这是我做的京城市场年轻人消费习惯调查。”
她的话语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我们的‘东方新茶’,消费群体偏向于中年人,或者商务场合。而年轻人,特别是学生,他们更喜欢口感刺激、冰凉解渴的饮料。北冰洋的汽水,就是他们现在的首选。但是汽水含气,喝多了不舒服。冰红茶,既有茶的清爽,又有冰镇饮料的痛快,还能解腻。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空白。”
林建国翻看着资料,一言不发。张援朝和赵大刚则被上面那些他们看不懂的图表和百分比搞得头大。
李悦继续说:“所以,我的建议是,不仅要做,还要做大。京城厂开工的第一炮,必须是冰红茶。而且,我要配合这个产品,打一场全国性的营销战。”
她翻到资料的最后一页,那是一份预算方案。
“我要买下国家电视台,一套,晚七点半到八点之间,三十秒的广告时间,连续播一个月。”
“什么?”赵大刚手里的资料“啪”地一声掉在桌上,“国家电视台?那地方的广告,是按秒算金子的!一个月?小悦你没开玩笑吧?”
张援朝也停下了翻看,他只盯着李悦,觉得这个平时文静的小姑娘是不是疯了。
林建国终于开口了,他把资料轻轻合上,放在桌前。“预算总额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