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书禾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只成色极好的翡翠镯子,水头足,绿意盎然,在灯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
这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压箱底的宝贝。
“曾姨,这太贵重了……”黎书禾有些无措。
“拿着,”曾诗英按住她的手,语气不容拒绝,“这是规矩。以后你就是宋家正儿八经的二媳妇了。”
她又絮絮叨叨交代了许多为人妻要注意的事情,黎书禾都认真听着,能感受到老人家的真心爱护。
送走曾诗英,黎书禾摸着腕上冰凉的翡翠镯子,看着窗外的月色,心里渐渐安定下来。
第二天,天还没亮,黎书禾就被请来的“全福人”叫醒。
开脸、梳头、化妆……一切都在喜庆而忙碌的氛围中进行。
婚礼礼服没有选择西式的婚纱,而是按当下的风气和宋家的身份,定做了一套大红色的中式礼服,上衣是盘扣立领,下身是百褶长裙,料子是极好的织锦缎,上面用金线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华丽又端庄。
头发挽成发髻,戴上了宋祈年送来的那套翡翠头面中的发簪和耳坠,与曾诗英给的镯子相得益彰。
装扮停当,看着镜中那个面若桃花,一身红妆的自己,黎书禾竟有些恍惚。
吉时快到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喧闹声和鞭炮声——迎亲的队伍来了。
这个年代的迎亲,没有豪华车队,宋祈年动用了关系,借来了几辆绿色的吉普车,车头都扎着大红花,已经算是极有排场的了。
他本人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胸前别着红花,更显得身姿挺拔,俊朗非凡。
只是那张脸依旧没什么表情,唯有仔细看,才能发现他眼底深处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
一番必不可少的“堵门”、“找鞋”等热闹环节后,宋祈年终于突破了“重重阻碍”,走进了黎书禾的房间。
四目相对的一刹那,空气似乎有瞬间的凝滞。
宋祈年的目光落在盛装打扮的黎书禾身上,深邃的眼眸中清晰地掠过一丝惊艳。
他朝她伸出手,声音比平时低沉柔和了几分:“书禾,我来接你了。”
黎书禾脸颊绯红,心脏怦怦直跳,将自己的手放入他的掌心。
他的手掌一如既往的温热有力,稳稳地包裹住她。
拜别曾诗英时,黎书禾还是忍不住湿了眼眶。
曾诗英也红了眼圈,不住地拍着她的手:“好孩子,去吧,好好的。”
宋祈年郑重地向母亲敬了一个军礼,一切尽在不言中。
然后他一把将黎书禾打横抱起,在一片欢笑和祝福声中,大步走出了宋家老宅,将她抱上了头车。
吉普车队在鞭炮声中缓缓驶向举办婚礼的饭店,一家颇有历史的老字号国营饭店。
饭店门口早已贴上了大红喜字,宾客络绎不绝。
饭店大厅正前方挂着大红双喜字,主婚人是宋祈年部队的一位老领导,证婚人则是曾诗英请来的一位德高望重的世交长辈。
宋祈年的那些战友们大多穿着军装,坐得笔直。宋家这边的亲戚朋友则衣着体面,脸上带着祝福的笑容。整个场面热烈而有序。
黎书禾全程都有些晕乎乎的,像踩在云端。
她能感受到身边男人沉稳的气息,能听到周围热烈的掌声和祝福,能看到曾诗英欣慰的笑容……
这一切都告诉她,她是真的结婚了,和宋祈年。
仪式结束后,便是婚宴。
菜肴是提前订好的,是那个年代最高规格的席面:红烧肉、四喜丸子、整鸡整鱼、还有难得一见的罐头水果摆盘……酒是bJ特产的二锅头和女士喝的桔子汽水。
宋祈年带着黎书禾一桌一桌地敬酒。
他依旧话不多,但礼数周全,姿态放得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