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祈年看着她微红的眼圈,沉默了片刻,然后伸出手,不是拥抱,而是像对待战友那样,用力地握了一下她的肩膀。
“凡事循序渐进。”他低沉的声音带着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
黎书禾重重地点头。
是啊,急不得,躁不得,一步一步来。
有了宋祈年提供的线索,黎书禾很快与市纺织二厂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质量和交期都有了保障。
她也吸取了客商考察的教训,开始有意识地整理作坊的资料,规范接待流程,甚至着手准备一份简单的介绍画册。
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
当黎书禾收到服装设计函授班的录取通知书和厚厚一摞教材时,她才恍然意识到,又一个冬天即将来临。
晚上,她在灯下翻阅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教材,宋祈年坐在对面看他的军事期刊,宋曦在地毯上摆弄着玩具火车。
屋子里安静而温暖。
“祈年,”黎书禾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迎接新挑战的兴奋,“函授班的课程,我会好好学的。”
宋祈年从书页上抬起眼,目光落在她坚定而明亮的脸上,点了点头:“嗯。”
函授班的教材像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将黎书禾带入了一个更加系统和专业的服装设计领域。
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色彩学、服装史、立体裁剪等专业知识,常常熬到深夜,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要点和灵感草图。
这些知识,与她从特区见识和市场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相互印证、融合,让她对服装设计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她不再仅仅满足于制作“好卖”的衣服,开始尝试注入更多的设计感和文化元素。
春季来临前,她设计了一系列融合了江南水乡水墨意境与现代简约剪裁的连衣裙和衬衫,面料选用的是她通过宋祈年的关系、从市纺织二厂拿到的一种带有细微肌理感的混纺布料,质感高级又不失舒适。
然而,当她把设计稿和样品拿给李嫂和老张看时,却遭到了质疑。
“书禾,这……这颜色是不是太素了?能好卖吗?”
李嫂拿着那件月白色的连衣裙,有些担忧。
以往的畅销款多是颜色鲜亮、图案醒目的。
“是啊,黎老板,这料子好是好,但成本比咱们平时用的高出一大截呢。”老张也皱着眉头核算着成本。
黎书禾知道他们的顾虑有道理。
创新意味着风险,尤其是在成本和市场接受度方面。
但她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所学。
她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这套设计的理念和目标客户群体,并且决定,先小批量生产一批,投入市场试水。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批带着“书卷气”和“高级感”的服装,一经推出,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引发抢购,却在知识分子、教师和机关女干部等群体中悄悄流行起来。
她们看中的,正是其独特的设计、优良的质地和低调内敛的风格。
口碑慢慢发酵,订单反而比那些花哨的款式更加稳定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