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青青眼睛一亮。小林子在书院跟着傅夫子读书,平日里也爱读些诗词,肚子里定有不少文雅的词句。
再说这孩子有灵气,心思细,说不定能想出贴合缎子气质的好名字。
她越想越觉得可行,连忙对李二嫂和云娘笑道:“这名字我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等我回去问问小林子,他读的书多,定能想出好名字。你们先把这三匹缎子收好,先赶紧安排姐妹们批量织,赶在夏日前上市!”
云娘和李二嫂连忙应声,小心翼翼地将缎子叠好收好。
正收拾着,院外忽然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商青青抬头一看,见胡八郎摇着扇子,悠哉悠哉地走进来,身上还带着几分外面的暖意。
“你来得正好!快过来看看这三匹缎子!”商青青连忙招手,把他拉到跟前,展开桃红、雨过天青和秋香色的缎子,雀跃地看着他,“你瞧瞧这成色、这纹路,是不是能开拓些新客商?”
胡八郎收起扇子,俯身仔细摸了摸缎面,又对着光看了看纹路,点点头道:“确实是好货,比去年的还要精致几分。这样,我明日就带着样品去趟吴县和金陵,找那边的老客商谈谈,争取多订些单子。”
商青青闻言有些诧异,挑眉道:“以往不都是客商主动来咱们这里订货吗?你都快一年没跑外县了,怎么突然要亲自去?”
胡八郎指尖顿了顿,眼神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随即又恢复如常,语气带着几分敷衍:“总不能一直等客上门,去老地方走走,也能巩固下关系。对了,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金陵的秦淮河春日正热闹。”
“我哪有空?”商青青摆摆手,笑着指了指账本,“庄子上春耕刚起头,丝织坊又要赶新缎,我走不开。”
胡八郎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好吧。”
商青青看着他眼底的落寞,忍不住弯起嘴角,凑上前道:“不过我待会儿要去看看南边的地,你陪我一起?”
胡八郎立刻笑了,眼底的失落一扫而空:“好啊,正想跟你走走。”
两人并肩走在田埂上,春风吹过绿油油的稻田,带着泥土的清香。
远处农人们牵着牛、扶着犁,正忙着春耕,吆喝声此起彼伏,满是生机。
走了没多远,商青青忽然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正是去年在西坡闹事的阿牛,此刻他正挽着裤腿,弯腰扶着犁,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水,动作却利落得很。
当初阿牛闹事被抓,商青青没责罚他,反而租了几亩地给他种,如今看来,他倒是真把日子过起来了。
见两人走来,阿牛连忙停下手里的活,在裤腿上蹭了蹭手上的泥,有些局促地走上前:“少夫人,胡先生,你们怎么来了?这田埂上都是泥,脏了你们的鞋。”
“我们来看看春耕的情况。”商青青笑着摆手,目光落在他身后的犁上,“对了,是不是犁田的牲口不够用?我之前跟田管事说过,庄子上的牛和驴随时能租给你们,不用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