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书房的青砖地被宣纸铺得满满当当,老三澹台墨盘腿坐在纸堆中央,鼻尖沾着块乌黑的墨点,活像只偷喝了墨汁的小松鼠。他握着支比胳膊还粗的特大号毛笔,正专注地在一张巨型宣纸上作画,冬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纸上那些憨态可掬的小乌龟身上。
小少年今日穿了身靛蓝儒衫,领口绣着细巧的云纹,腰间却别着把鎏金戒尺——那是昨天从太傅那儿“借“来的,说是要“以戒尺正画心“,实则是怕自己画得太投入,不小心把墨汁甩到太子爹爹的奏折上。他画的既非花鸟山水,也非亭台楼阁,全是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乌龟:有的背着小皇冠,有的挎着算盘,还有的握着迷你鞭子,每只乌龟的龟壳上都用工整小楷写着字,墨色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光——正是老四特制的“显形墨“。
“星星快来看!“澹台墨冲不远处啃毛笔的妹妹招手,小丫头澹台星立刻跌跌撞撞爬过来,发间银铃叮当作响。她穿了身杏红肚兜,粉嫩的小手还沾着墨渍,活像个从年画里走出来的小福娃。澹台墨指着刚画好的“皇冠龟“,认真讲解:“这个叫'纳谏龟',皇帝要像它一样,听得进话,有时候缩缩头不是怕,是要好好想想再开口!“
小星星似懂非懂地点头,口水顺着嘴角滴在龟壳上。奇妙的是,墨迹遇湿竟显出隐藏字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澹台墨眼睛一亮,又指着旁边背算盘的乌龟:“这是'理财龟',管钱要像乌龟走路,稳稳当当的,不能乱花一分!“那算盘珠子居然能随着光线转动,活灵活现的模样惹得小星星拍手大笑。
“还有这个'执法龟'!“澹台墨越讲越起劲,指着那只握鞭子的乌龟,“要公平,但不能太急,得有耐心......“鞭梢用朱砂勾勒,在烛光下微微颤动,仿佛下一秒就要甩出响鞭。就这样,一本《女帝启蒙教材?卷一》,硬生生被他画成了《乌龟百态图》,烛火映照下,纸上的乌龟仿佛随时会爬出纸面。
太子澹台烬走进来时,差点被满地宣纸绊倒。他穿了身月白常服,腰间龙纹禁步纹丝不动,衬得面色愈发清冷。弯腰捡起一张画,他的嘴角忍不住抽搐——纸上是只愁眉苦脸的大乌龟,被一群小乌龟围着,旁边写着“孤家寡人龟“。再看另一张,画着乌龟拉同伴出泥潭,题着“君臣相得龟“,墨迹在烛光下微微泛红,像是浸了血。
“胡闹。“太子轻斥一声,语气里却没什么怒气,反而饶有兴致地翻看起来。澹台墨一看有戏,立刻爬过去指着“孤家寡人龟“:“殿下您看,当皇帝会孤单,但不能真成孤家寡人,得让大家围着,不然就掉坑里啦!“他又翻出“大耳朵龟“和“蒙眼龟“,“这是'兼听龟'和'偏信龟',蒙眼的会摔跟头!“
小星星也凑过来凑热闹,小手按在“蒙眼龟“的眼罩上。那眼罩遇热突然脱落,露出底下藏着的字迹:“瑞王通突厥“。墨色娟秀中带着锋芒,笔锋转折和先皇后的手书一模一样。太子瞳孔微缩,指尖在“突厥“二字上轻轻摩挲,纸质明显薄了些,像是被液体浸泡过。但他很快恢复平静,若无其事地卷起画纸:“画得不错,继续吧。“
这本乌龟教材不知怎么传了出去,朝臣们先是哭笑不得,后来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老儒们私下讨论,说用这种方式讲帝王心术,虽滑稽却直白,比死读经史管用。有位翰林学士偷偷临摹“纳谏龟“挂在书房,第二天就因直言进谏被贬,成了京城新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