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对垒之日,突厥阵中冲出一员猛将,骑着高头大马,在阵前高声叫骂,污言秽语不堪入耳,试图激怒周军出战。老大澹台玄眉头微皱,突然献上一计:“探子来报,突厥可汗最宠爱三岁的幼子,名叫阿古拉,每晚都要抱着才能入睡,片刻不离。”
当夜,老四调制出一种特殊的“哭闹粉”——用苦参、黄连等苦涩药材研磨而成,气味细微,却能让幼儿莫名烦躁哭闹。他将药粉撒在风筝上,借着晚风飘进敌营。果然,没过多久,突厥营中就传来小王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那哭声穿透力极强,整夜不停。可汗被吵得心力交瘁,连议事都心神不宁,就在这时,士兵送来一封用草莓酱写成的“和谈书”——出自偷吃军粮时被抓包的老五之手:
“突厥可汗亲启:若退兵百里,归还劫掠的粮草物资,我军愿赠止哭糖丸十罐,保你家小公子夜夜安睡。附:贵公子乳牙生长图一张,据南宫医典记载,此阶段需多补钙,可多食奶制品。”
可汗看着这封字迹歪歪扭扭、语气俏皮的和谈书,气得暴跳如雷,当场将信纸撕得粉碎。可当糖浆粘住手指的那一刻,他突然想起幼子阿古拉平时啃着奶糖笑靥如花的模样,心头一软。他怔怔地望着指尖的甜腻,帐外传来小儿啼哭与军马嘶鸣的交响曲,烦躁与心疼交织在一起,让他第一次对这场战争产生了动摇。
决战前夜,军营里格外安静,只有风吹过帐篷的呼呼声。澹台星抱着虎符突然夜啼,哭声响亮,惊醒了帐内所有人。太子急忙抱起妹妹,轻摇摇篮哄她入睡,月光透过帐帘洒在虎符上,他意外发现虎符上的牙印在月光下映出诡异的图形——那些深浅不一的凹痕,竟与老三所说的“鬼泣沼”方位完全吻合!
“星星这是在指点江山呢!”老五凑过来看热闹,顺手往妹妹兜里塞了几颗金瓜子,金瓜子从兜兜里滚落,在沙盘上正好标出了最佳的埋伏点,与牙印显示的方位分毫不差。
次日总攻,太子依照地形图,在“鬼泣沼”周边设下三重埋伏。当突厥骑兵气势汹汹地冲进沼泽区域,马蹄陷入泥淖难以拔出时,空中突然飘来老四特制的“五味香”——薄荷的清凉、硫磺的刺鼻、黄连的苦涩、陈皮的酸甜、艾草的清香混合在一起,气味怪异至极。战马吸入后,纷纷狂打喷嚏,不受控制地原地蹦跳,突厥骑兵的阵列瞬间大乱。
“撤兵!快撤兵!”可汗在阵后看到这混乱的景象,又瞥见士兵递来的传单——上面印着澹台星啃虎符的可爱画像,还贴心地标注“专治夜啼,突厥小王子同款”,顿时彻底崩溃,“周军连吃奶的娃娃都派出来当武器了,这仗没法打了!”他调转马头,率先逃离战场,突厥大军见状,也跟着溃不成军。
凯旋回朝时,五个崽共乘的马车格外沉重——车厢里塞满了突厥赔偿的奶酪、貂皮、葡萄干等战利品。老大在颠簸的马车上,借着晃动的烛光写完了《幼童参与军事行动可行性报告》,详细记录了此次出征中各种“非传统战术”的运用;老三则给妹妹的虎符系上了一枚缴获的狼牙项链,狼牙打磨得光滑圆润,上面刻着突厥符文,遇热会显现“忌童”二字,显然是突厥人对此次被孩童“打败”的忌惮。
“下次出征,”太子抱着已经睡着的澹台星,轻轻擦去她嘴角的口水,轻声说道,“该教你认沙盘上的山川河流了。”马车驶过边关城镇时,街道两旁挤满了百姓,孩童们举着老四用战利品蜂蜜特制的糖丸,高声欢呼:“澹台星!止哭圣手!”那些糖丸的糖纸上,印着小郡主啃虎符的可爱画像,眉眼弯弯,憨态可掬。
夕阳下,旌旗招展,马蹄声轻快。这场看似“儿戏”的出征,以周军大胜告终。或许在许多老臣看来,这样的胜利不够“体面”,却让所有人明白,战争的胜利并非只靠勇猛的将士与锋利的武器,有时,一颗纯粹的童心、一些奇思妙想的智慧,反而能成为破敌的关键。而那个抱着虎符啃咬的小郡主,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这场烽火中最独特的一抹亮色,用她的稚拙与天真,守护了这片土地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