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关键是,官吏们得去市场上买米买油养家糊口啊!
“所以老朱你这玩意,你开国的市场价,在你的操作加印下,市场它不认啊!那些商人比猴还精,您宝钞发得越多,他们米价涨得就越快!结果也就是,您给的俸禄,名头没变,可实际能买来的东西,那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陈洛都仿佛已经看到那些底层官吏的苦瓜脸了。
“这不就明摆着既想让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足草吗?清官也是血肉之躯,也得养老婆孩子,您这制度,简直就是一边用低薪考验人性,一边又把贪腐的温床给铺得暖暖和和的。时间长了,这不逼着好人学坏吗?还能全怪他们骨头不够硬?”
他总结似的摇摇头,带着一种看透历史循环的调侃语气。
“所以说啊,老朱您这手玩得是真高,可也真是埋了个大雷。光靠杀,是杀不尽贪官的,因为这穷根儿,有一半是您自己亲手给种下的呀!”
所以说白了就是经济上的问题导致明初出现所谓的‘洪武官吏贫穷’之说。
而这东西的道理极为简单理解,不是官吏吃不饱,毕竟老朱多发俸禄是以折色后的粮食为关键,可这里的穷,意思指得的就是在于钱还是那些钱,但朱元璋定这些钱的时候是开国那年,这时间流逝下,市场价在宝钞滥发的经济影响下是逐步变高啊,如果不是领老朱惯用的折色俸禄,就拿着这些钱去市场买粮食,那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买的必然没有以前多。
所以陈洛那个‘高薪养廉’的谏言确实也有问题,但他决定这次奏折后,他得好好和朱元璋聊一聊什么叫经济,什么叫通货膨胀。
回到现在。
这三点朱元璋是清楚的,毕竟此时,距洪武二十年颁布的《屯田则例》也就剩五年,朱元璋在历史上也是做过致力于完善军屯管理的政策,虽然也只能压制问题出现的速度而已。
此刻,朱元璋也在深呼吸后,他还是清楚陈洛的奏疏说的还真没问题,然后他又往下看,这一看不得了,奏疏进入了出主意环节。
而这些话是真让老朱血压飙升,但同时陈洛毕竟是现代人,站在历史的总结节点谏言,导致他的内容或许是真不能气死对方,但却真能让这位封建王朝头子开始深思。
就看这几条的出主意建议,陈洛是直接先建议再度清丈天下田亩,并且不用此前的普通鱼鳞册,反倒是去重造一种超级鱼鳞册。
是不仅量面积,还要查归属、核租税,让每一块地都清清楚楚。
【陛下,这事儿得罪人,但您不做,等土地兼并成一锅粥,尾大不掉的时候,想做都晚了!而且这事儿就得您这样的铁腕皇帝才能干成!】
这点建议结束后,陈洛还建议限制皇庄和王府庄田规模,超额部分应该逐步赎买或收归国有。
【陛下啊,您是天下的君父,不能光顾着自家小灶吃饱,得让天下百姓都有口饭吃不是?您带头做个榜样,
至于军屯问题,陈洛直接给出一个符合老朱利益的建议,改革军屯,明确产权和租额,严禁军官盘剥。
【让当兵的能安心种田,吃饱饭才能给您保江山啊!不然,今天闹饷,明天逃兵,这边防还怎么守?】
每一条建议后面,陈洛都配上了一句看似混不吝,实则戳心窝子的大实话。
【陛下,您也别嫌臣说话难听。这土地问题,就像人身上的脓疮,早挤早干净,晚挤要人命。您现在挤,疼是疼点,但还能治,等烂到根子里,华佗再世都没辙!】
【您要是觉得臣说的不对,那就当臣放了个屁,闻过就算了。但您要是觉得有哪怕一丁点道理,就琢磨琢磨,您可是洪武大帝,是提着脑袋打下江山的开国皇帝,还能让这点土地问题难住?】
【臣知道,这奏疏一上,估计就得去诏狱喝茶了,或者就死了?】
朱元璋看到这里一愣,这陈洛也不蠢啊,他这是知道自己说的玩意会死?
可为什么还要说?
奏疏内居然还给了答案。
【但臣还是要说啊!为啥?因为臣觉得,您是个真想干点事的皇帝,不是那种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昏君,所以臣才敢跟您说这些掏心窝子的浑话。】
奏疏的最后,陈洛也干脆放飞自我。
【臣陈洛,顿首再拜。但陛下您要是气得不行,想砍臣的脑袋,臣也绝无怨言。只求陛下砍完之后,能抽空想想臣这些话,臣这颗脑袋,要是能换来陛下对土地问题的一点点重视,那也值了!血赚不亏!】
血赚不亏?
朱元璋看完这个奏疏,看完这些内容,他慢慢居然真的思考起来了。
虽然很不可思议,这样一个完全大白话的奏折,居然真的把他说动了?
最起码老朱思考之下,可能陈洛也没做到说改变大明政策的程度,但是呢,距今还有五年的《屯田则例》,恐怕是要提前发布了。
所以他在漫长的思考后,愤怒之余,还有一个他难以置信的发现。
看完这封前所未有、亦庄亦谐、胆大包天却又字字关乎社稷的奏疏,朱元璋沉默了许久许久。
这陈洛,真是个千年难遇的奇葩!
一个能把生死置之度外,用最混账的方式说最尖锐问题的……忠臣?还是蠢臣?
朱元璋猛地将奏疏合上,发出重重一声响。
他没有立刻暴怒,也没有立刻召见陈洛。
他只是对王景弘吩咐了一句:“把这份奏疏……给咱锁到密匣里。没有咱的旨意,任何人不得翻阅。”
“另外,传旨给毛骧,给咱盯紧了陈洛。没有咱的命令,不许他死,也不许他离开京城半步!”
“咱要好好想想……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