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 同人 > 钏影楼回忆录 > 回忆邵飘萍(上)

回忆邵飘萍(上)(1 / 2)

邵飘萍我在最初认识的时期,还没有这个名字,我们只知道他叫邵振青。飘萍两字,乃是他以后到了北京,在文字上所用的笔名。他的笔名也很多,我所记得的,有阿平、青萍等;后来人家只知道邵飘萍,想是飘萍两字用得多了。当时我说:“飘萍两字不好,有轻浮之意。”他说:“人生如断梗飘萍,有何不可?”至于青萍两字,到了他被害以后,文人词客,以之与林白水的作对偶,动辄曰“青萍白水”,两个为军阀惨杀的报人了。

我认识的邵飘萍,却是先认识了他的夫人汤修慧。因为我在编辑《妇女时报》杂志的时候,征求女界同志的文词,汤修慧即来投稿,她所写的不是诗词之类,却是短短的论文,谈的是教育、卫生一类的事,我起初以为不是她自己写的,或是有床头捉刀人,如毕倚虹夫人杨芬若所为。但后来她来领稿酬,亲来访我,方知确是她自己写的。她是苏州人,寄居于杭州,入杭州的浙江女师范读书的。她谈吐甚佳,既大方,又幽默,我认为在现代女界中是不可多得的。

继而始知其夫为邵振青。振青,浙江金华人,也是在杭州求学的,其学历我不详。他俩的有情人成了眷属,当是在西子湖边。修慧在访问我的时候,振青不在上海,后来他到了上海,夫妇两人同来访我,也常常吃小馆子,旋觉亲密了。不过他们来上海,只是做客,固定的居住地点,还是在杭州。我有时到杭州去,他们夫妇也常来陪我游玩,楼外楼鱼虾一餐,西子湖**船半日,在所不免的。但飘萍那时候,在杭州有何职业,我不知道,他既不言,我也未便问他。只见他好像很忙碌,时而上海,时而杭州。他的朋友很多,我都不认识的,他本来一口苏州话,是他夫人所熏染的,但遇到了他的同乡,这个金华话,实在莫名其妙了。

邵飘萍最初就是一个喜欢搞政治的人,但他从来不与我谈及政治。他有他的许多朋友,可是什么团体,都未见他加入。他在杭州时,据说曾与褚辅成等一班人有所谋略,浙江当局认为他是反动分子,曾欲捕其人,后有人为之疏通,汤修慧也奔走其间,这事他也没有和我谈过,是后来有人告知我的。他是个深藏不露的人,怕我是个新闻记者,乱说什么了吧?至于他的从杭州、上海到北京,早先也没有通知我,只是修慧和我说的,那时已在袁世凯洪宪时代以后,五四时代以前,什么日子,我已忘怀了。

一到北京,他就发挥他的新闻事业的天才。那时候南方人士,关于新闻事业而到北京去的有好几种:第一,南方各报馆特派到北京去的通电员、通讯员。北京为政治的重心,当时外国的通讯社,也未能像后来的普遍,如上海《申报》所派的秦墨哂、《新闻报》所派的张继斋等,都是常驻北京发电的。第二,南方人有些政客,或是依附军阀,要伸张他们的权威的,便到北京去开报馆,因为那时在北京开报馆较为容易,不似上海的繁难,所以南方的所谓新知识阶级,都惠然肯来了。第三,至不得已也到北京来搞一个通讯社,倘能筹得一千元,可以办像样的一个通讯社,甚至有二三百元,也可以办起来了。

这三种新闻事业,可以称之为三部曲,可是邵飘萍去了北京,还不到一年,这三部曲完全创立成功了。最先就说,为南方各报特约通电与通讯,那是飘萍起初的志愿,恐也受一些黄远庸等的影响。不要轻视那些特约通讯员,他们是很有权威的。譬如说:我们蛰居于上海报馆里,编新闻,写评论,全靠北京通讯员的报告,作为指示的。即使那时有外国通讯社的报告,那是总不及自家的靠得住。黄远庸当时是只写文章,不发电报的,飘萍起初是又写通讯,又发电报,到后来是只发电报,不写通讯了。

黄远庸最初在《时报》写特约通讯,可谓名重一时,到了《申报》易主,被史量才夺了去,但黄远庸不忘故旧,在《时报》每月也还有一二篇点缀其间。及至赴美被害,乃成绝笔。

不久,飘萍就设这个京报馆了。我不是说北京开报馆较为容易吗?第一是报址,有许多报馆都是开在自己家里的,那不是省俭得多、便利得多吗?辛亥革命以后,豪门贵族,退出京师,巨邸也就不少。飘萍的报馆,就是开在他们家庭里,我第一次到他那里的时候,这地方唤做甜水井呢。第二是印刷,北京有很多印刷厂,这些厂家,都是代各家报社印刷报纸的。好在这些报,出纸不多,销数也有限,所以一家印刷厂,可以担任几家报社的印刷。不过飘萍的《京报》是自办排字印刷的。第三是发行,假如在外国各大都市以及中国如上海等处,报纸除本地销行以外,还要每日发行到外埠去的,北京的报纸,却只着重在京销行,到外省去的寥寥可数,那就省了许多手续(若《大公报》开设在天津乃是例外)。其他在采访、编辑上,便利之处也正多。若在飘萍,则与他的通电、通讯,更有联系之妙呢!

北京特约通讯,系《时报》与黄远庸创始的。这时的《时报》的北京特约通讯,已成空隙了,虽有几位维护《时报》的朋友,偶尔通信,有所报告,那只是客串性质而已。故邵飘萍正在北京初发展,我就介绍他给《时报》通讯。以文笔而言,飘萍何能及远庸,远庸是个名进士,自八股以至策论,现又受了新文学影响,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是发通电,则飘萍独擅胜场,精密而迅速,无能出其右者。可惜上海的报纸,都是持保守主义的,怕得罪权贵,泄露他们的秘密,不敢重用。

最新小说: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唐宋名家文集:韩愈集 地母 哑巴小向导,被七个顶级哨兵缠上了 重回七零:跟着小白脸爸进城吃软饭 七零读心,掏空家产带福宝寻夫随军 高中生必读经典(套装全7册) 大国电能 雪镇疗养院 红楼双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