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的颁奖台反射着刺眼的灯光。李天华站在台上,左腿的钛合金支架在聚光灯下泛着冷光。主持人把话筒递过来时,少年脖颈上的伤疤突然变得异常明显——那是赛车场护栏留下的印记,如今已经淡化成粉色的月牙形。
\"我设计的是一种新型防滚架结构。\"他的声音比三个月前沉稳许多,\"灵感来源于...\"
镜头扫过观众席。李刚坐得笔直,手里攥着女儿折的纸飞机——李艳琪坚持要在上面写\"哥哥最棒\"。林美凤的笔记本开着视频会议界面,巴黎分部的同事正通过屏幕见证这一刻。轮椅上的李强突然挣扎着要站起来,被工作人员按回座位。
\"来源于我父亲教我的第一课。\"李天华的目光穿过刺眼的灯光,\"他说修车和做人一样,最脆弱的地方需要最强的支撑。\"
奖杯在掌声中被举起。钛合金材质在灯光下流转着奇异的蓝光,底座刻着\"李刚&子\"的字样——比当年工具箱上那个歪扭的\"李\"字工整百倍。
*
庆功宴设在汽修职高的食堂。李天华被同学围在中间,奖杯在餐桌上传递。有个戴眼镜的男生突然指着他的腿:\"你这支架...是不是用了蜂窝结构?\"
\"我妹妹设计的。\"少年骄傲地指向角落。李艳琪正用叉子在餐巾纸上画新的图纸,草莓奶昔在杯沿留下粉色的唇印。
林美凤的手机突然震动。巴黎总部发来的邮件标题是《远程协作协议》,附件里那份她拒绝了三周的合同,此刻正静静躺在未读列表中。
\"妈。\"李天华拄着拐杖挪过来,\"我想报这个。\"他递过皱巴巴的招生简章——德国汽车工程学院预科班,申请截止日期是明天。
李刚的叉子掉在盘子上。二十年前父亲撕毁机械厂技校推荐表的场景突然闪回,那天的碎纸片像雪一样落在车间门口。
\"好。\"林美凤的声音比想象中平静,\"但有个条件。\"她从包里取出德语课本,扉页夹着张登机牌——下周一的航班,中转法兰克福。
*
深夜的车库里,父子俩并排坐在工作台前。李天华用砂纸打磨着奖杯底座,金属粉末在指间闪着细碎的光。
\"当年爷爷...\"李刚突然开口,又停住了。他手里捏着父亲给的铜牌,缎带已经被岁月磨得起毛。
\"我知道。\"少年转动奖杯,让灯光照在\"李刚&子\"的字样上,\"爷爷上周告诉我了。\"
车库门突然被推开。李强拄着新拐杖站在月光下,怀里抱着樟木箱。老人颤抖的手掀开箱盖,里面整整齐齐码着李刚从小学到高中的三好学生奖状——每张都塑封得完好无损,边缘连折痕都没有。
\"爸...\"李刚的喉结滚动,\"这些您一直留着?\"
老人没说话,只是用拐杖尖点了点奖杯。月光下,三代人的影子重叠在工作台上,像一组精密啮合的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