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整个关隘的城门上方,还建有好几座高大的城楼,每隔个百米建造一座,主要用于了望、观察敌情,站得高看得远嘛,而且中间还有几座较低一点的塔楼,是让将领指挥用的,指挥的是让自家将士们看见,不合适弄太高。
至于城门,则更是重中之重,本身是厚重的木门,包裹多层的铁皮,并有复杂的门闩结构,从里面开都待好几个人协力利用绳索原理才行,更别说从外面打开了,只能用攻城锤通过无数次撞击,将城门撞破,单凭人力是很难破门的。
除了这些常规的建筑之外,虎牢关的外部城墙之内,还有一个额外的瓮城——即在主城门外再修筑一座半圆形或方形的小城,一旦敌军攻破第一道门,就会陷入四面受敌的“瓮中”,属于第二道防线。
这种瓮城设计不仅可以加强关隘或者城池的防御能力,也算是将城池关隘增加了一个保险。若是没有瓮城,城门一破,敌军就可以大肆进入城中,守城一方则是再无险可守,只能在城里进行巷战或者撤退。
但是有了瓮城之后,就算是城门破了,还能退守二层,甚至打的好了,还可能将攻城一方反推出去,重新夺回城门。
虎牢关之前并不是这样,这也是最近几年曹魏不断对虎牢关进行加固的结果。因为曹操心里太清楚了,蜀国拿下了洛阳以及司州,肯定不可能不管虎牢关,他们下一步势必要将虎牢关拿下,才可以进可攻、退可守,才算是安稳下整个司州。
所以,这几年在无战事时期,曹操在虎牢关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不断进行加固,这个瓮城就是最近两年才修建好的。还别说,这个瓮城蜀军并不知道,后面也让张富狠狠吃了一些苦头呢……
当然,不是所有关隘都适合修建瓮城的,这也得益于虎牢关的特殊地形——虎牢关的后方,不管是东侧还是西侧,都更宽广,更开阔,它的东西两侧都是大平原,分别是洛阳平原和豫州平原,关隘卡在了山脉之间。
平原地势非常开阔,横向纵深就很大,虎牢关就可以不断向东西两侧延伸扩展,进一步增加关隘的综合防御能力。曹魏就是利用了这种地形,在虎牢关东侧不断往后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