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与司马旦两兄弟,在往凤翔赶来的十多天的中间,司马池已在收到皇帝快马下发的文书后,开始了他的二次寻找石鼓的行动。这次司马池是在暗中进行搜寻石鼓,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顺着太千山这条线索去顺藤摸瓜。
机关算尽太聪明,却送了家族性命。司马池在开始搜寻石鼓行动的时候,有另外一股黑暗势力也在悄悄的搜寻石鼓,他们与司马池的目的不一样,他们只为自己背后的主人卖命,主人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按指令行事即可,为了完成指令不择手段,有时更是不惜杀人放火。太千山目前还完全不知道,他的一个小聪明,已经将太氏家族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
司马池其实早已派人跟踪太千山,并潜入到了太氏家族的院落中秘密搜查,虽然没有找到石鼓的具体所在位置,但是可以确定太氏家族肯定与石鼓有关,接下来就是再派人进行仔细的搜查,等到有了确凿的证据,再进行光明正大的征收。司马池的做法是中规中矩的,而另外一股黑暗势力得到的指令却是简单粗暴:找到石鼓,斩草除根。
太玄洪在一个月前收到了孙子的太泽华的书信,说他已经从龙门石窟向泰山出发,并把在龙门石窟看到的恢弘雕像和精美石刻等见闻,详细给太玄洪描述了一遍,并把自己的心得也写了出来。太玄洪看到孙儿的书信,心中很是高兴,又看了孙儿逐渐增加的见闻和增长的知识,他更为这个志在四方的太氏子孙感到高兴,只是他现在有点儿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在慢慢的加重,这种感觉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比六十年前躲藏在地窖里的心情还要恐怖和激烈,他也没法给别人说,于是就是给孙儿回了一封信,说家里一切安好,让他放心在外游学,等到明天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回来,并在信的末尾写了一首诗:灯笼无烛格外红,碎娃有志远方行。三山五岳留足迹,传承发扬太氏风。太玄洪为了安全起见,他专门托人把信带到长安后再寄出,以防止有人做手脚。太玄洪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的举动已经被人在暗中紧盯了,好在他这次托的朋友很可靠,不然他这一封信怕是永远也寄不出去了。太玄洪在确认书信已经寄出后,他便放心了,看来有些注定要发生的事情,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的。太玄洪由于年龄大了,再加上心中愁绪万千,所以他经常是整夜的失眠,但却每晚都按时上床休息,给外人一种正常的作息假象,他其实晚上一直在观察外面的动静,他发现有两拨人,总是在大家入睡后,在太氏家族的院子和祠堂里鬼鬼崇崇的搜寻着什么。他刚才开始的时候,以为是年关将至,有毛贼是为了过年来偷东西,但是他发现家里并没有丢东西,这就让他更加怀疑这些人的动机,难道他们是冲着石鼓来的?后来他发现,白天村上也有一些陌生人出现,他们冒充过路借宿的归人,会在村上住上一晚。更奇怪的是,村上还来了一帮杂技表演的人,说是家乡受灾,只能出来挣口饭吃,但从他们的面相来看,不像是忍饥挨饿的样子,这一切的奇怪现象,太玄洪都看在眼里,但他没有做出任何不正常的反应,还是每日到祠堂上香祈福,然后去石刻作坊看看,他在石刻作坊没有呆多久,就去了后院厨房,还专门到水井旁边看了看放着的石舂,为了防止石舂在使用进移动,石舂是半埋在地里。太玄洪看着落满尘土和树叶的石舂,便对厨房的伙夫说,让他找人搭把手,一起把石舂挖出来洗干净,送到村东的驿站去,说是前段时间驿站里管事儿的人,找他要一块磨刀石,刚好这石舂放在这里也没用,不如送给他们当磨刀石,当然也可以用来舂米舂麦仁玉米仁什么的。后来有一天早晨大雾,太玄洪独自一人在村南的柿子林里转了一圈,没多久就回到了祠堂,有人发现他去柿子里,但是由于雾大,并不知道他去柿子林做什么了,有人以为老头儿可能是年龄大了,去柿子里方便一下,于是此事便没有细究。
司马池安排的人有天夜里回来禀报说,他们在祠堂里发现了一面石鼓,应该就是作原石鼓,于是司马池就让那人回去休息,天亮了就找太千山,让他去办理征收石鼓的工作。当天晚上,正好是村子里表演杂技最热闹的一晚,大家看完杂技后,回家就上床休息了,不知道怎么回事,那晚大家都感觉特别的困。那些看杂技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在看杂技时候,已经被人在点燃的火把中给放了迷魂药,所以大家回家后都沉沉的睡去。太氏家族里,除了太玄洪外,其他人也都去看了杂技,当然也都中了迷魂药。等到半夜的时候,那帮冒充演杂技的一帮人,便潜入到了太氏家族,他们冲入了祠堂,把后墙给砸开了,取出了里面的石鼓,然后就带着石鼓离开了村子,这一切太玄洪都看到了,但他并没有发出任何的动静。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