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司马池便把太千山叫到大堂,命令他与衙役一起回家,把“作原石鼓”征收到府衙,不得有误。太千山此时才知道,假石鼓的事情已经败露了,看来只能回家与伯父商量,把作原石鼓交出来。等太千山回家拜见太玄洪,说是要征收石鼓时,却被告知,作原石鼓昨晚被人偷走了。太千山带衙役到祠堂确认后,就抓紧回去向司马池禀报,司马池此时又陷入了困境之中,由于此事非常蹊跷,加上他十分的气愤,于是新账旧账一起算,先把太千山投入了府衙的牢狱之中,后面再慢慢的审问。这下可如何是好啊?!皇帝让立春前寻回作原石鼓,如今煮熟的鸭子却莫名的飞了,这到底是谁在背后作祟呢?司马池决定派人到太家务深入查访,看看近来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偏偏抢在自己准备征收石鼓之前的晚上,悄悄偷走了已经发现的作原石鼓,说明这些人是有备而来,司马池想到此处,便把管家叫来,让他安排得力的人手,抓紧去秘密的调查此事,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转眼三天过去了,司马光已经快到凤翔府了,他感觉离亲人越近,自己的心情越是激动,此刻的心情就像唐朝宋之问《渡汉江》写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后天就是小节气了,司马光通过在临潼驿站收到大哥的书信得知,大哥一家计划小雪那天到家。司马光此时已经到了眉县,他这一路上都听人讲,眉县横渠镇有一位弃武从文的读书人张载,为了给父亲守陵,为了赡养母亲和抚养弟弟,他一直在潜心的学习儒家经典,还把知识活学活用到生产劳动中,经常帮周边的百姓解决水患等问题,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贤人。司马光看着还有时间,这一路奔波也确实非常辛苦,于是就是生出了访贤的心情,他也想见见这位一路上都被人称赞的贤能之人。司马光催马向横渠镇走去,经过打听后,司马光终于找到了张载的家,在向张载夫人郭氏说明来访的原由后,却被告知:张载外出游学去了,还不知道何时回来。郭氏是知书达礼的妇人,她把司马光夫妇请到家中休息,并张罗着安排午饭,司马光夫妇是再三的道谢。由于没有见过张载本人,司马光就想给张载留下一封书信,于是就请郭氏拿纸笔,郭氏得知司马光是朝中官员时,有中感慨此人毫无官架子。郭氏为了表示对司马光的尊重,同时也想让司马光看看自己丈夫的文化修养,就请司马光夫妇到张载的书斋中写信。当司马光夫妇跟着郭氏来到张载的书斋时,进门就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幅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
“好一幅对仗工整,书法刚劲的对联!”司马光看到这幅对联,立马就感觉到了,张载对经典学问的勤学苦读精神,于是大加赞美。
“司马大人过奖了,我回头一定把此话转述给我家夫君。”郭氏向司马光施礼感谢。
“郭夫人不必过谦,我现在就来写一封书信。”于是郭氏请司马光到书桌前坐下,并准备开始磨墨,此时司马光夫人张氏赶快上前去磨墨。
“此行已打扰郭夫人了,还是我来给磨墨吧。”张氏说着就开始给司马光磨墨,郭氏借倒茶和准备饭菜为由,就退出了书斋,郭氏是想给司马光一个思考写信的安静空间,真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女子。
司马光一边思考着怎么写信,一边看着书桌上被翻烂的两本书,一本是《中庸》,一本是《周易》。再看着案头还放着《左传》、《论语》、《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兵法》等书,他发现张载读书的范围很广,并不拘泥于儒家经典的一家之言,看来张载是要博采众家之长,再创造性的继承发扬儒家学问。他想起在路上听到的故事,说张载在二十一岁的时候,有着上战杀敌的投军报国志向,经常在家推演兵法,并还通过民团武装进行实践操练,可以说是个智勇双全的热血青年。张载为了打败西夏兵,还偷偷跑到大宋与西夏的边境,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和刺探,目的就是要做到《孙子兵法》讲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后来张载通过把在边境得到的实地资料,与《孙子兵法》中的知识,经过多天的思考与研究,终于互相融会贯通后,写成了《边议九条》献给了当时延州知州范仲淹。范仲淹看了张载写的《边议九条》,对张载的兵法见解,书法文采,以及杀敌报国的精神,都给予了肯定和夸奖,可是作为儒将的范仲淹非常清楚,报效国家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在大宋重文轻武的时代,一介武夫终归是人微言轻。他通过与张载的交谈,能感觉张载有很强烈的投军报国志向,但他更能感觉到这个年青人,在英姿飒爽中,隐藏着一股很强的书卷气息,他若能潜心学问,日后必定能成大才,于是张载就在范仲淹的劝说下弃武从文,开始了这“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式的勤学苦读。
司马光看着简陋的书斋,看着案头的经典书籍,看着张载认真书写的笔记与感悟,他提笔写下了一封长长的信,在信中充分表达了,对张载读书精神和实践精神的肯定,很可惜这次没见面,希望以后有机会一定见面畅谈,他还鼓励张载要参加科举考试,相信他的学识与文采,必定能一举高中。
在司马光写信的间隙,张载的夫子郭氏过来送茶,但司马光在全心投入在写信中,并没有察觉到,等写完信后,看着写的满满五页书信,仿佛还有未尽之意,一次次的又想提笔书写,张氏看着司马光的样子,心中升腾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夫君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他一直在为公爹的事情操心,近来也真是难为他了。
“司马大人,张夫人,请准备用午饭吧。”门外的郭夫了,很有礼貌的来请司马光夫妇吃饭。
“有劳张夫人了,信已写好,请一定交给子厚拆阅。”司马光把信放在了书桌了,然后一起去用午饭,饭后司马光夫妇辞谢了张母与张夫人,高兴的催马扬鞭,一路向着凤翔府奔去。
“夫君今天的心情,真是难得一见的好,看来这位子厚先生,以后应该能成为你的好友。”张氏看着心情高涨的司马光,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