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前后要经过九道工序和长时间的间隔等待,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凤翔泥塑手工作品。
凤翔泥塑主要采用模印手法,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繁琐,每件作品都要经过多道工序。其制作工艺流程基本上分为采土、砸泥、造型、制模、翻坯、合坯、粉洗、勾线、彩绘、上清漆、包装等步骤。具体如下:
1.采土凤翔泥塑主要原料是六营村东边万泉沟内的观音土,人们常叫板板土。这种土土质细腻,含沙量适宜,沙粒细而匀称,无杂质,是制作泥塑的上好原料。
2.砸泥将采集的原始土放在石板上,用木骨朵(一种原始农具,形如古时仪仗中的骨朵,故而得名)砸碎研细,撒上清水,过一至二个时辰,待土完全浸泡湿透后,再往泥内加入适量纤维,如麻纸和棉花纤维,反复捶打,制成韧性强的纸筋泥。
3.造型造型是传统泥塑工艺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道工序,也是区别艺人手艺高低的分水岭,艺人们称为“出楔子”。艺人常常根据自己的审美要求,先用手捏塑出大概形象,再借助于尖、圆、扁、方、斜、凹、凸和多齿等大小不同的工具,通过点、按、挑、刻、划等手法和小泥团、泥条的堆积,塑造形体,晾干后即成模型(楔子)。
4.制模制模是将创作的作品制成翻坯用的模具。先把成型的模型放在平地上,再将纸筋泥擀成指头厚的泥片,盖在涂了植物油的模型上,双手用力挤捏,使其凹凸结合紧密,然后把其轻轻放入盛满草木灰的器皿中,待水分稍干,使纸筋泥与模型分离。凡是圆雕作品,须将裹在模型外面的纸筋泥,从中间部位切割成为两半。过去艺人使用泥巴模具制作方法,之后大量使用石膏模具,方法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