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叫金乌军就在京城外,不管是用是防,都这么近呢。
说过了正事,沈贵妃又催婚起来:“嫂嫂上次进宫时,说烨儿的婚事已经定了,至多明年秋里就要完婚。”
“你和卫瑛可打算好了什么时候成婚?”
“我观陛下的意思,三五年内应当不会放你去边境,你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时候,把该办的事情都办了。”
沈茹茵静静听完,开口道:“等我回去同娘商量商量,但再快,也得等到哥哥大婚后了。”
都已经选好了人,沈茹茵也没打算拖着不成婚。
快刀斩乱麻的将成婚生子都搞定,那以后自己常年在外,没人催促不也挺好?
回府后,沈茹茵果真跟晋阳提起此事。
沈烨有些不高兴,话里话外都是想再多留沈茹茵几年、
晋阳却觉得这样很好。
“明年冬里就有个好日子,到时候派人去算一算,若是不合宜,便往春里推一推。”
沈烨黑着脸:“娘,哪儿有这么快的。”
晋阳瞥了他一眼,直接放弃跟他多说。
要是按沈烨的想法,再迟上几年,那皇帝要用沈茹茵时,万一刚好赶上她刚成婚,蜜里调油舍不得离开,或是才生产不久,身体还没养好就出门,那得多让人担心。
所以晋阳也觉得早些成婚的好,什么都不耽搁,该办的事儿都办完,女儿也不必受太多世俗束缚,可以全心全意做自己的事。
等把沈烨这个捣乱的撵出去,晋阳总算露出几分不舍:“要是按娘的心思,恨不得你就一直在家里做小女儿,便是不成婚不受生产之苦也无不妨事……”
沈茹茵抱了抱母亲,送上无声的安慰。
她倒是可以这么办,但多耽误事儿啊。
那些不痛不痒的流言无所谓,可要是皇帝什么时候想起来,在要紧关头因为这些把沈茹茵给召回来,多年筹谋为他人作嫁衣裳,沈茹茵是一点也不能接受的。
晋阳紧紧回抱住女儿,转天就叫人给卫瑛递了消息。
卫瑛得了消息,很快送信返乡,他爹娘很快进京,赶着下聘来了。
除开必须要出现的场合,沈茹茵都没在京中多待,一心扑在金乌军大营中。
皇帝倒是把卫瑛叫去,明里暗里的敲打过几次,叫他好好对沈茹茵,不许跟她红脸,更不许因她有正事干而生气。
许是卫瑛态度够好,也或许是卫瑛脸好又有才干还会说话,皇帝很快授意翰林院破格将卫瑛编入了侍讲的队伍里,常常叫他进宫讲经义,时不时也让入朝的官员们提点卫瑛几句。
等家里的长辈们把下聘的事情办完,终于闲下来时突然发现,得,这俩孩子都忙得脚不沾地,谁都不得空,剩下的,还是得他们帮忙包办。
好在比起沈茹茵,卫瑛还是能日日回家,故而不少事他也跟着掺和了一手,尤其在院子的修整上,他再忙也亲自制图监工。
当然,这院子自然是在信侯府和县主府都有。
时间一晃,又是几年过去,沈茹茵兄妹都已经成亲有子。
沈茹茵一道在金乌军中的小姐妹们,也紧跟脚步,纷纷完成人生大事。
说来也有意思,这些小姐妹们的夫婿,基本都是当初在宫中做伴读的那批纨绔子弟,家世好,身份高,背后势力盘根错节。
虽说他们自个儿未必是家族倾尽全力培养的,但当初能送去做皇子伴读,就证明他们至少受宠。
有这么多人和家族在背后,原本少不了人弹劾的沈茹茵和金乌军,如今一派风平浪静,连军饷都无人克扣,甚至每每送去的,都是最好的东西。
一个爱说实话的小姐妹醉了酒,在她们小聚时直接说:“我们这婚成的好,朝堂上下,再没有比咱们金乌军更安稳的地方了。”
其他小姐妹纷纷说。
“可不是吗,原本还只是娘家支持,如今婆家想从咱们这儿使劲儿,就也得把咱们给供起来,这难道不比在家里晨昏定省,做孝顺媳妇伺候几重婆婆还讨不了好来得强?”
“没错,将军你放心,凭他们对我多好,那都不成,我肯定跟你共进退!”
“对对对,跟着将军才有我们如今的好日子,这我们心里都门儿清!”
小姐妹们一个个的借着酒意说真心话,沈茹茵便也等她们都说完了才开口:“我也就是给你们搭了个梯子,能走到今日,还得是你们自己不认命、不服输。”
“而且,这才是开始,咱们往后的路还长着。”
“我听说南边有他国贼匪入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陛下打算派兵前去支援。”
“我想着咱们在京城这么些年,一直也没怎么动过真火,不如就借着此事,显一显咱们金乌军的威名?”
说到这个,小姐妹们的酒就都“醒了”,一个个跃跃欲试的看着沈茹茵:“愿为将军分忧!”
沈茹茵清了清嗓子,提醒道:“怎么说话呢,这哪儿是替我分忧,咱们是为朝廷分忧,为陛下分忧。”
小姐妹们对视一眼,又一同道:“愿为陛下分忧!”
沈茹茵满意的点点头,又同她们一道笑起来。
因打算进宫讨差事,沈茹茵将营中事宜吩咐下去,便写了折子,趁着还没关宫门,使人送进了宫。
待得了皇帝明日宣召她的话,她才去街面上买了点心,慢慢回家。
沈茹茵才下马车,就在府门处看见几个在门口翘首以盼的香香软软的小米糕。
“娘!”
“姑姑!”
几个小孩一窝蜂的上前抱住沈茹,很有些叫她寸步难行的意思。
她索性俯身,抱两个、背两个,就这么回了家。
晋阳看见她这模样,也是见怪不怪:“你呀,也不担心路上他们脱力掉下去。”
“祖母/外祖母,不会的!”
小米糕们七嘴八舌的给晋阳展示起自己的力气,一间屋子里热闹得叫人根本听不见别的。
最后还是沈茹茵发话,几个小的才跑到外头玩儿去。
“娘,”沈茹茵一坐下来,就给了母亲一个大消息,“我明儿进宫去向陛下请命剿匪,到时候,南边的私兵,应是能借此机会再扩充一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