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新的难题很快冒了出来。雾竹虽然柔软,编出来的东西却总往下塌。聪聪蹲在竹工坊门口叹气时,竹筐爷爷背着工具篓经过,他布满老茧的手指敲敲竹鸟的肚子:\"竹子也有脾气,得顺着它的纹路来。\"老人捡起根青竹,刀光翻飞间,竹条像跳舞般绕着他的指尖转,转眼间就织出朵四瓣竹花,\"你看,雾竹做翅膀,青竹做骨架,刚柔相济才站得稳。\"
聪聪的眼睛亮了。他每天天不亮就去竹林,挑拣不同粗细的竹子,用爷爷送的小竹刀慢慢削。竹屑粘在他的绒毛上,像落了层雪花,可当他终于编出能站稳的竹兔子时,高兴得在工坊里翻了三个跟头。
中秋前夜,森林里要举办灯笼会。聪聪决定编一盏最大的竹灯。他和阿栗扛来最粗壮的雾竹,在空地上铺开竹篾。月光洒在他们肩头,竹条在指间穿梭成网,偶尔被夜风掀动的篾片发出细碎的\"叮咚\"声,像在唱一支温柔的歌。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竹灯的骨架时,一只三米高的竹熊灯笼立在了广场中央。聪聪特意在灯笼肚子上编了个小小的蜂蜜罐,竹条交错的缝隙里透出暖黄的光,把周围的笑脸都映得甜甜的。
\"这是我见过最棒的灯笼!\"小兔朵朵举着胡萝卜灯跑过来,耳朵上还别着聪聪编的竹蝴蝶。聪聪摸摸后脑勺,忽然发现自己的爪子磨出了薄茧,可当风吹过竹灯,那些交错的竹条发出清越的声响时,他觉得掌心的刺痛都变成了暖暖的欢喜。
竹编课上,聪聪的座位旁总围着好奇的小动物。他不再急着让竹条听话,而是耐心地教大家辨认竹纹:\"你看这节竹子,左边的纹路密,适合做细篾;右边的疏,能当骨架......\"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认真的侧脸上,那些曾经调皮的竹条,如今都成了会讲故事的朋友。
深秋的竹林里,偶尔还能看见一只小熊蹲在地上,身边堆着长短不一的竹篾。他编的竹蜻蜓能飞过三道山梁,竹鱼篓永远装不满阿栗采的野果,而那些散落的竹屑在风里打着旋,仿佛在诉说着:真正的手艺,从来不是征服材料,而是学会与它们温柔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