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前的“最佳解说员”奖章还带着体温,聪聪就被杨老师叫到了办公室。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杨老师的办公桌上投下一道道光影。
“聪聪,”杨老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笑容温和,“鉴于你在‘小小解说员’活动中表现出色,老师和园长商量过了,想让你在下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作为小朋友代表发表讲话。”
“我?”聪聪的耳朵“唰”地竖了起来,小爪子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我……我能行吗?”在全校师生面前讲话,光是想想,他的小心脏就“砰砰”直跳。
“当然能行!”杨老师站起身,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上次介绍小火车时,那么真诚,那么有感染力。这次讲话,你只要把想对大家说的话讲出来就好。主题是‘勇敢做自己’,你觉得怎么样?”
“勇敢做自己……”聪聪小声重复着这几个字,脑海里瞬间闪过上次站在台上,从紧张到自信的全过程。他用力点了点头:“杨老师,我试试!”
回到家,聪聪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妈妈激动地把他抱起来转了个圈,爸爸则认真地说:“儿子,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任务。爸爸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聪聪开启了“魔鬼训练”模式。他先在爸爸妈妈面前练习。他站在客厅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张画着麦克风的卡纸当道具,大声念道:“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可刚念了两句,他就卡壳了。要么是忘词,要么是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干脆低下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没关系,聪聪,”妈妈蹲下来,握住他的小手,“讲话不是背书,不用一字不差。你就把台下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当成我们,当成你的玩具小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爸爸也出主意:“你可以先说说你上次当解说员的经历啊,从紧张到勇敢,这本身就是‘勇敢做自己’最好的例子。”
聪聪眼睛一亮,对啊!他想起了自己抱着小火车上台时的紧张,想起了看到妈妈鼓励的眼神后,那种突然涌上来的勇气。他决定不写死板的稿子了,就讲自己的真实故事。
他重新站到小板凳上,这次没有拿着卡纸,而是抱着他的木制小火车。“大家好,我是大二班的聪聪。以前我很胆小,不敢在很多人面前说话……”他开始讲述自己如何克服紧张,如何用真诚打动大家,如何明白“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还敢去做”的道理。
爸爸妈妈静静地听着,眼里满是欣慰。等他讲完,爸爸率先鼓起掌:“太棒了!儿子,这才是最打动人的讲话。”
为了让聪聪更适应舞台,爸爸还特意带他去了幼儿园的操场。趁着周末没人,聪聪站在升旗台的台阶上,面对着空荡荡的操场练习。风一吹,国旗在他身后猎猎作响,他想象着周一早上,全校师生整齐地站在台下,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一开始,他还是会紧张,声音有些发颤。但他想起了杨老师的信任,想起了爸爸妈妈的鼓励,就深吸一口气,把紧张抛到脑后。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从语速的快慢,到语气的轻重,再到挥手、鞠躬的小动作,都反复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