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叶明亲自授课。
他站在那间“技术研习室”改造的讲堂上,看着下方九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以及后面旁听的、以墨恒、赵青川为代表的第一批“星火”学员,神情肃然。
“诸位,”叶明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你们今日坐在这里,并非为了科举入仕,博取功名。你们选择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格物致知,实干兴邦之路!”
“或许有人讥讽你们所学乃是‘奇技淫巧’,不屑一顾。但我要告诉你们,正是这些‘奇技淫巧’,造出了能承千斤的复合竹材,造出了能助边军破敌的信号火箭,未来,还可能造出更多利国利民、甚至改变天下格局之物!”
“格物之道,在于探究万物之理,并将其用于实处。小可改善民生,大可强兵安国!这,便是我们格物院存在的意义,也是你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他目光扫过众人,看到他们眼中逐渐燃起的火焰。
“在这里,没有绝对的权威,只有不断被验证的真理。我鼓励你们提问,鼓励你们质疑,鼓励你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探索,去创造!我希望你们记住,你们将来,或许不能位列三公,封侯拜相,但你们可以用你们的知识和双手,让这天下,变得更好!”
一番话,说得这些年轻人热血沸腾。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被如此郑重地对待,从未听过有人将工匠之学提升到如此高度。
接下来的日子,这九名新生与七名“星火”学员一起,开始了系统而繁重的学习。
课程比之前叶明给“星火”学员开设的更加深入和系统。
除了《新算学》、《基础力学》、《材料学》,还增加了《基础化学初探》(主要围绕燃烧、氧化、酸碱等与当前技术相关的浅显知识)、《机械制图与原理》等。
叶明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上午学习理论,下午便在工匠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验证所学。他们学习使用各种测量工具,亲手参与信号火箭非核心部件的制作,甚至在小范围内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
墨恒在机械结构和制图上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往往能举一反三;赵青川则对原理性的东西痴迷不已,常常捧着叶明编写的简易教材追问到深夜。
格物院内,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带来了一股蓬勃的朝气。
琅琅的诵读声、激烈的讨论声、以及工坊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与众不同的乐章。
冷锋依旧如影随形,但他发现,自己监视的重点,似乎渐渐从那些危险的“惊雷”试验,转移到了这间日益热闹的讲堂和这些埋头苦学的年轻人身上。他将这一切记录下来,呈报御前。
皇帝看着密报中描述的,格物院内学子们学习“新算学”、争论“力学原理”的场景,沉默良久,最终只在奏报上批了四个字:“雏鹰振翅。”
风起于青萍之末。叶明知道,他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这些年轻的“雏鹰”,或许现在还很稚嫩,但他们代表着未来。当他们羽翼丰满,振翅高飞之时,必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掀起一场真正的变革风暴。
而他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撑起一片能够自由成长的空间,并引领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前路漫漫,但希望之光,已在这格物院内,悄然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