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将军若能成屯田之事,亦建大功勋矣。”
吕忠肃自然听明白了樊毅的意思,他向樊毅一礼,而后道。
“忠肃愿受都督之命。”
“然和抚蛮夷,财货不可或缺。”
“且此时屯田,其事纵成,田获亦在明岁,未知军资何所出?”
樊毅明白他心中的担忧。
此番东征高句丽,天子予了他乐州兵六千,又予了他中军二千,他却留了两千乐州兵在南面戒备,只携了六千人马东行。
所虑便是,一旦不能速克栅城,亦可屯兵栅城之东,与高句丽相持。
这也是天子向他所下诏书里面的意思。
另外,他虽久处辽东,却也从只言片语中,看出天子所图,其实并非什么灭亡高句丽,而是想在栅城之东取得一块拥有稳定产出的土地。
是以,早在他挥兵东行以前,胸中便有了久居于此的方略。
他又站起身来,指着南边牛角似的港湾,对吕忠肃道。
“吕将军勿虑也。”
“乐州以东,至十二月,海常封冻,船不可行,而此港异之,终岁不冻,最便商旅。”
“靺鞨之土,多出毛皮、奇药、山珍之物,贩于江南,利十数倍。”
“平乐二州商旅早欲行此而交易之,以高句丽据此地,故不行。”
“今我据此良港,又去高句丽人之阻,商旅既通,便财货不竭。”
“我来时已与平乐商旅、诸侯作书,欲就此处交易者,为我运粮草,措军资。”
“其报书者众,得粮数万当无疑,足支我士卒一二岁之用。”
“而我等既掌此关市交易,军资所出,更不必忧。”
“吕将军且放手施为。”
便在他言语之间,吕忠肃与周法尚亦站起身来,同樊毅一道,看向了南面的海湾。
当下,那港湾之内,正有水手于搭载陈军东来的民船之上,点选着刚刚捕得的海鱼与海参。
他二人皆在心中期待着,此番东行,能如那水手一般,满载而还。
忽听得樊毅怅然道。
“我欲与二将军,立功业于此地。”
“然此地无名,真为憾事。”
“此地既多出海参,又多山岭,我欲名之为海参崴,公等以为如何?”
二人皆道。
“愿与都督建功业于海参崴!”
——————
光大七年七月初五。
平东将军樊毅击栅城之谋不行,屯兵于海参崴,乃谋割高句丽栅城以东之土行屯田,将吏赞成之。
其日,命骁骑校尉吕忠肃与射声校尉周法尚将精兵二千,荡高句丽国东境,抚境内首领,讨伐叛患。
时,高句丽王高汤为备陈兵之袭,尽聚其国之兵于栅城,东境留守仅数百人,故陈军所至,无不服降。
高汤欲遣兵救之,又恐中陈人调虎离山之谋,竟无举措,惟命军士守险要以备陈兵。
其军士家人在东境者,逃亡千余人。
樊毅又于海参崴修屋舍、港口、城池,招商旅为贸易,军民皆便,数岁之间海参崴能为北海名港,实多赖其力也。
七月十四。
北周大司徒、夏州总管王谊闻齐延州刺史祖珽目盲,延州(今延安)又乏守备之士,乃发兵数千击之。
祖珽身居府中,从容御之,周兵不克而还。
初,北周既败走朔方,京兆尹王轨、大司马韦孝宽、夏州总管王谊三分其权。
时王谊掌握周主,得法统之便,王轨在灵州,拥兵最众,韦孝宽寄居灵州,拥兵虽少,而最知兵事。
王谊恐二人合流,夺周宗庙,乃请韦孝宽北徙永丰镇,改永丰镇为丰州,以韦孝宽为丰州总管,又以王轨为大司寇、灵州总管。
其则自领夏州总管、又自授大司徒,以掌国中财权。
以其威权不固,乃常思伐齐建功。
延州之败,更损其望,自是,周虽一体,势实已分。
八月初二。
齐兰陵王高长恭深入山谷,讨辽土之叛。
其日,于沈州(今沈阳)东境破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乙支文德力竭被俘,齐人枭其首于阵,高句丽王闻之,悲甚,闷绝于地,以为天亡其国。
乙支文德既死,辽地之叛渐息。
高长恭上书请留辽地,抚夷汉,安士卒,明岁与陈人并进,击破栅城,永绝辽患,齐主许之。
八月初六。
河西相国杨坚迁河西王宇文赟于高昌,其日,宴西域诸国王于高昌,又大集其亲信之众,欲为不臣之事。ru2029
u2029感谢支持,下章在明天(19号)。注:1.海参在三国时叫作土肉,其后一直名声不显,元朝之后方才成为名贵食品。2.海参崴因其地盛产海参而得名。3.按隋书载,靺鞨人确实喜欢用尿洗脸,而且喜欢养猪。4.按隋书载,那个时候吉林一代的靺鞨部落会种粟麦。5.高句丽人在栅城以东也是以部落形式存在的,大概和靺鞨杂居。6.靺鞨也叫肃慎、勿吉,是唐代黑水靺鞨、渤海国的前世。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