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五十分的市委组织部档案室,铁皮柜在冷光下泛着青灰。
赵启年的指尖刚触到纸条最查\",原来这张纸条不是通知,是倒计时。
他猛地直起腰,后腰撞在档案架上发出闷响。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是督查室内线:\"赵副主任,刚收到综合一处发来的《关于刘国栋同志工作调整的建议》,建议调市属国企任工会副主席,理由是'历史问题由原主管领导负责'。\"
赵启年的喉结动了动。
他记得林昭三天前说过:\"陈砚舟要保的不是刘国栋,是他自己。\"此刻他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干部调动审批流程,鼠标滚轮转得飞快——2020年至今所有跨部门调动记录里,综合一处起草的文件竟有17份没走部务会集体审议,其中3份涉及涉查人员。
\"哗啦\"一声,他抽出2021年的审批台账,泛黄的纸页上综合一处的公章还带着墨香。
笔杆在指节间转得发颤,他抓起便签纸唰唰写:\"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十五条,涉纪检调查人员调动需暂停直至结论明确,建议紧急叫停。\"末了重重按下\"防止证据灭失\"六个字,墨迹在纸上洇开个小团。
\"赵处?\"管理员捧着保温杯探进头,\"要帮忙吗?\"
\"不用。\"赵启年迅速合上台账,文件袋边缘刮过手背,红痕立刻肿起来。
他把异议书塞进加急文件筐时,瞥见筐底压着份《政务公开深化实施方案》草案——那是林昭今天要列席讨论的议题。
上午九点二十七分,市政府常务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太足,林昭的西装袖口蹭过座椅皮面,发出细碎的摩擦声。
他盯着投影仪上\"政务公开\"的标题,指甲轻轻叩了叩笔记本——封皮是父亲老笔记的复刻,边角磨得发亮。
\"林昭同志,你分管基层事务,有什么补充?\"常务副市长扶了扶眼镜。
林昭站起来,会议室里十二双眼睛同时看过来。
他翻开笔记本,泛黄的纸页间飘出旧书特有的樟木香:\"我父亲退休前常说,'官不避责,笔不代行'。\"他抬眼扫过陈砚舟的位置——对方正垂眸看茶盏,指节在桌下攥得发白,\"可现在有些文件,签字的人没资格,有资格的人没签字。\"
会议室里响起抽气声。
陈砚舟的茶盏\"当\"地磕在桌上,茶水溅在会议记录上,晕开团模糊的墨。
\"不如做个试验。\"林昭的声音沉了些,\"从下周起,所有副市长签批文件同步录入声纹验证。
谁签的,机器记得清。\"
常务副市长的钢笔在草案上顿住,笔尖点出个墨点。
他看了眼坐在下首的陈砚舟,又转向林昭:\"这个试点...有可行性吗?\"
\"青阳区试点三个月,误识率低于0.3%。\"林昭从文件夹里抽出份报告,封皮印着\"签字留痕系统测试数据\",\"技术处说可以全市推广。\"
陈砚舟的喉结动了动,想说什么又咽回去。
常务副市长放下钢笔:\"那就先试点,林昭同志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