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今早提示"制度磨合度89%",他能清晰感觉到某种东西在身体里抽离——像拔去扎了多年的刺,疼,但轻松。"信。"他转头时,阳光正落在苏绾的耳坠上,"但制度不能靠信活着。"他笑了笑,"就像你打离婚官司,再恩爱的夫妻,也得先签财产协议。"
下午三点五十六分,区政府大会议室里,顾轻语的记者证在胸前晃荡。
她盯着投影屏上"赵小秋(自媒体)资格评审"的字样,指节抵着下巴——这是她紧张时的习惯动作。
"经核查,申请人材料齐全。"评审团秘书的声音刚落,后排突然传来一声咳嗽。"反对。"穿格子衬衫的男人举起手,"赵小秋去年十二月收受明远集团两万元赞助,用于'新能源科普'报道。"
会议室炸开一片私语。
赵小秋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上拖出刺耳的声响:"那是明远集团的公益基金!
合同和转账记录都在我云盘里!"她掏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狂点,"你们要看我现在就调——"
"等一下。"顾轻语按住她肩膀。
她的相机挂在脖子上,镜头盖不知何时被她拧下来,"我提议启动'反向质询'。"她声音不大,却像根针戳破了嗡嗡的噪音,"按公约草案第14条,匿名举报不具初审效力。"她转身看向评审团,"请举报人现场陈述身份和证据来源。"
穿格子衬衫的男人脸色骤变,抓起公文包就要走。
陈知舟已经翻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声音像敲在铁板上:"第14条还规定,阻挠质询者,视为恶意举报,纳入信用记录。"
最终投票时,电子屏显示"通过:17票,反对:2票"。
赵小秋的眼眶红了,她抓起桌上的材料,突然朝顾轻语鞠了个躬:"我之前说官方观察员都是摆设......"
"明天请你喝奶茶。"顾轻语笑着把镜头对准她,"现在,笑一个。"
林昭站在后台监控室,看着屏幕里的人群散去。
沈清欢端着茶进来,热气模糊了监控画面:"他们说,这是云州第一次让市民自己审媒体。"
林昭望着屏幕里顾轻语举着相机追拍赵小秋的背影,系统提示音突然在脑海里响起,这次清晰得像晨钟:"战略种盘:制度生命体孵化完成。"他摸出手机,工作日志界面停在"剥离权限:政策试点建议权"的提示上。
晚上八点十二分,林昭书房的台灯投下暖黄的光。
他翻开父亲的老笔记本,夹在里面的老照片突然飘落——照片里的父亲穿着旧西装,站在二十年前的民主座谈会现场,身后是年轻的周砚秋。
他弯腰去捡,指尖触到照片背面的字迹:"制度不是枷锁,是让轮子转起来的轴。"
系统界面再次浮现,"培育完成"四个字逐渐淡去,一段记忆如潮水退去——他突然想不起自己第一次在常委会提出"弹性拆迁补偿"时具体说了什么,只记得满场掌声里,老书记拍着他肩膀说:"小林,你像你爸。"
他提笔在工作日志上写下:"失去的会回来,以另一种方式。"窗外,京南方向的红点不再像被火烤的烙铁,而是随着晚风规律跳动,一下,两下,像新生的心跳。
床头柜上的闹钟显示着23:59:59。
林昭合上笔记本时,听见手机震动——是沈清欢发来的消息:"市民广场的红毯铺好了,背景板明天早上六点安装。"
他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突然想起顾轻语下午说的话:"轮子转起来,就不怕没路。"
此刻,那轮子正裹着夜色,朝着某个他看不见却能听见的方向,缓缓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