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蓝田侯程岩永业田二十顷,许自募亲兵百人...“
这最后一句让程岩眉头微挑。按唐制,县侯亲兵不得超过五十人,这是陛下在给他扩权的机会。起身时,他注意到圣旨上的朱批有些异样:“宜速办“三个字墨迹尤新,显然是刚添上去的。这是李世民在提醒他:风暴将至。
“侯爷,这...“刘大壮凑过来,右手不自觉地按在刀柄上。
程岩将圣旨交给刘嬷嬷收好,转身望向庭院。雨幕中,王临风正在银杏树下练剑,招式赫然是当年程咬金亲授的“开山剑“;西跨院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那是柳逞带着工匠在折腾;而东侧的厨房里,刘嬷嬷的大嗓门正指挥着新招的厨娘揉面...
“大壮。“程岩突然开口,“明日你去将作监,把他们的水排图样借来一观。“
“啊?可柳大匠说...“
“就说是我要改良马镫。“程岩嘴角微扬,“记得带上临风,他手巧。“
雨越下越大,银杏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程岩站在廊下,看着雨水在庭院里汇成小溪。西跨院的灯火在雨幕中晕开一片昏黄,隐约可见柳逞的身影正在窗前徘徊。
刘嬷嬷捧着干爽的衣袍过来:“侯爷,热水已经备好了。“她眼角瞥向西跨院,低声道:“那位柳大匠今日去了三次茅房,每次都要绕道后花园。“
程岩接过衣袍,触手是上好的蜀锦,袖口还绣着暗纹的兰草——这针脚分明是出自永嘉公主府的女红。他摸了摸腰间那把李明月送的匕首,刃口的寒气透过鲨鱼皮鞘沁入指尖。
五更鼓刚过,程岩便踏着晨露来到神兵司的作坊。皇城西北角的这片废库,如今已被改造成三进院落。推开包铁橡木门的瞬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二十座冶铁炉同时喷吐着火舌,将整个前厅映照得如同炼狱。
“侯爷!“
首席匠人郑浑小跑着迎上来。这个满脸炭灰的汉子原是军器监的弃徒,因私自改良弩机被逐出官署,如今却成了神兵司的顶梁柱。他手中捧着的横刀在炉火映照下泛着诡异的蓝光,刀身密布着细密的鱼鳞纹。
“按您说的'百炼法',叠打了一百零八层。“郑浑用满是老茧的拇指轻抚刀背,“淬火时用了雪山寒泉,刃口能断铁如泥。“
程岩接过横刀,刀柄上缠着的鲨鱼皮还带着体温。他随手劈向立在墙边的试剑石,寒光闪过,三尺厚的青石应声裂成两半,断面光滑如镜。围观的工匠们发出惊叹,却没人注意到刀镡内侧刻着一个小小的“明“字——这是三更时分李明月亲自来刻的记号。
“还不够。“程岩摇头,将刀掷还郑浑,“我要的是能破明光铠的刀。“
郑浑面露难色:“侯爷,寻常镔铁最多...“
“加上这个如何?“
清冷的女声从作坊深处传来。众人回头,只见一袭男装的李明月从硝石仓库转出,手中抛着一个牛皮囊。她今日束着男子发髻,额前却故意垂下几缕青丝,在炉火映照下宛如流动的熔金。
程岩接住皮囊,入手沉甸甸的。解开系绳,里面是秘库带回的那种蓝色粉末,此刻在晨光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点。
“这是...“郑浑凑过来,突然打了个喷嚏,“阿嚏!好生刺鼻!“
李明月轻笑:“西域陨铁研磨的粉末,掺了少许龙膏。“她从袖中取出一张泛黄的羊皮纸,“按这个配方熔炼。“
程岩展开羊皮纸,上面的字迹娟秀中带着锋芒,正是李明月的笔迹。但配方中“雪莲三钱“的字样旁,却多了一滴已经干涸的血迹——这是她前夜在终南山采药时受的伤。
“都退下。“程岩突然挥手,“今日的工序,本侯亲自来。“
待众人退出,李明月已经挽起袖子,露出小臂上那道尚未痊愈的箭伤。她熟练地拉动风箱,炉火顿时窜起三尺高的青焰。
“柳逞昨夜去了长孙府。“她往炉中添加蓝色粉末,声音混在风箱的轰鸣中,“带着神兵司的弩机图纸。“
程岩握锤的手顿了顿:“陛下知道吗?“
“皇兄知道'。“
正午时分,新锻造的横刀终于出炉。程岩持刀走向试刀场,身后跟着二十名屏息凝神的工匠。
试刀架上挂着从兵部借来的明光铠——这是大唐最精良的铠甲,胸前铜镜能照见人影。程岩深吸一口气,横刀在空中划出一道湛蓝的弧光。
“锵——!“
金石相击的脆响震得人耳膜生疼。铠甲应声裂开,铜镜上出现一道整齐的切口,而刀刃丝毫未损。围观的工匠们呆若木鸡,郑浑更是直接跪倒在地,颤抖着抚摸那道切口。
“这...这简直是...“
“神兵。“李明月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人群外围。
“走吧,我们还要去宫里”李明月对程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