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海关缉私队踹开门时,林晚秋正把封装好的晶片塞进母亲用秦代青铜镜改的防静电盒。“查走私有色金属!“带队的红袖章举著《海关法》,却在看到墙上掛著的“西部技术创新奖“牌匾时顿住——铜牌边缘还留著青铜焊修补的痕跡,那是上次压铸模具爆裂时熔的缺口。
父亲突然按住胸口,工装口袋的硅肺寧片撒了一地。林晚秋扶他坐下时,触到他后颈淋巴结肿得像算盘珠——和桌上未完成的igbt功率模块原型机形成荒诞对照。母亲的秦俑修復声从隔壁传来,混著压铸机的轰鸣,像极了西安古城墙的晨钟声。
“让开!“郑科长突然衝进来,搪瓷缸的甘草片洒在封装版图上。他掀开工具箱底层,露出用秦代竹简改的文件盒,里面藏著《1984年西北军工电子规划》机密版,扉页贴著张1975年的老照片:年轻的郑科长站在某军工封装车间前,手里举的功率器件封装与林晚秋研发的外壳型號完全一致。
凌晨四点,当第一块igbt模块完成热循环测试时,母亲突然指著热成像图:“温场像我修復的青铜鼎云纹!“林晚秋凑近一看,自校准程序生成的温度分布果然与秦代青铜器的蟠螭纹图案吻合。她摸出未来科技年表,在1984年12月20日一栏写下:“用西安机车铜料与秦陵青铜完成功率封装,交大高纯度铜与秦俑鏨子共解散热密码。“
郑科长离开时,將铁路公安局工作证掛在门把手上——背面用铅笔写著“功率器件標准gjb 3323“,数字划痕里嵌著细小铜屑,在显微镜下排列成“西北功率半导体走廊“的字样。林晚秋捏起一点,发现铜屑表面还附著著秦始皇陵的黄土颗粒。
父亲偷偷往晶片盒里塞了个青铜饭盒,底层焊著块微型电路板,元件布局与他1966年被烧毁的功率模块手稿完全重合。母亲则在防静电盒上用青铜焊丝焊了幅电路图,焊点间藏著纸条:“你压铸时哼的《大秦腔》,妈听出了压铸频率。“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林晚秋看见陇海铁路的货运列车驶过厂前,与西安交大发来的“功率模块铁路验收“电报交相辉映。她知道,在这个1984年的深冬,中国微电子的第一枚自主功率半导体封装,已与机车厂的铜锭资源、秦陵青铜的千年技艺共同熔铸,而那些传导著大电流的青铜外壳,终將在未来织成支撑国家电网的功率电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