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音未落,
玻璃瓶砸碎的脆响炸开,
刺鼻的汽油味瞬间弥漫
这帮疯子竟然朝他们扔自制的炸弹!
艇身突然剧烈倾斜,
陈敬棠看见右侧船舷正在往下沉。
大圈那帮人的
"大飞
"已经冲过防波堤,
沙滩上窜出十几辆摩托车,
车灯在黑暗里晃得像鬼火。
"开枪示警!
"
枪声在空旷的海面炸响时,
陈敬棠突然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从
"大飞
"上滚下来。
那小子抱着个彩电箱子在沙滩上连滚带爬,
裤脚沾着的红泥。
陈敬棠总觉得在哪里看过他。
却一时想不起来。
陈敬棠甩开老张,
踩着摇晃的甲板就往艇边冲。
冰冷的海水已经漫到脚踝,
他却像没知觉似的,
眼睛死死盯着那个越来越小的背影。
"陈队!船要沉了!
"
他听见老张在喊,
听见马达最后一声哀鸣,
却看着大圈那帮人的摩托车队消失在红树林里。
咸腥的海水灌进嘴里时,
陈敬棠突然狠狠一拳砸在船板上。
这帮人真的是太猖狂了!
回到海关办公室,
陈敬棠揉着后腰坐进竹椅,
老张端来两杯凉茶,
一杯递给陈敬棠说道:
“昨晚那批货,我估摸着能赚上万。”
“难怪这帮孙子,不要命的走私!”
陈敬棠猛灌一口,
茶水下咽时喉结滚动的厉害,
“一条‘大飞’的货,够普通工人干十年,换你你不动心?”
老张往地上啐了口烟丝:
“何止动心,是疯了!前阵子盐田港,有个走私的为了抢地盘,直接用钢管敲碎了对方的头。”
他指节敲着桌面,
“说白了,还是咱们这边太缺这些玩意儿。”
“香港那边彩电论斤称似的,咱们这儿凭票还得托关系,价差能翻十倍,傻子才不干。”
1984年,
深圳经济特区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
率先在全国取消一切票证。
粮食、猪肉、棉布、食用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
深圳有底气取消粮票,
得益于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及对当时全国农村改革大环境的正确预判。
随着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推行,
农业经济增长,
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高峰,
为取消粮票提供了物质基础。
1993年4月1日起,
按照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
取消了粮票和油票。
到1993年底,
全国95%以上的市县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
粮票、布票、肉票等各种票证才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陈敬棠望着窗外蛇口港码头上穿梭的集装箱卡车,
轻轻叹了一口气。
“唉……”
手里的搪瓷杯沿都被攥得发烫。
他想起刚进海关那几年,
办公室里确实是“一杯茶一张报纸坐一天”。
那时过关的货船屈指可数,
无非是些土特产和零星的工业原料,
报关单简单得像张购物条,
验完货就能准点回家喝老婆煲的汤。
可自从1980年深圳被划为经济特区,
一切都像被按了快进键。
“三来一补”的厂房在荒滩上拔地而起,
港澳台的商人带着资本和图纸涌进来,
连空气里都飘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热乎气。
报关大厅里的单据堆成了山,
集装箱里的货从纺织面料变成了录像机、彩电,连报关单上的英文都多到让人头晕。
他这个只读过中专的老海关,
愣是啃了三个月的外贸词典才勉强跟上。
变化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政策的闸门一打开,
涌进来的不只是商机。
香港那边的“水货”像潮水似的往这边钻,
从最初藏在渔船夹层里的电子表,
到后来用“大飞”快艇整船偷运的松下彩电、夏普录像机,
利润翻着跟头往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