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子有些无语。
只得一匹一匹地看着庄子上出的新缎子。
“姑姑,您看,这匹最轻薄,风一吹都能飘起来,像裹了层烟似的,就叫‘轻烟缎’吧。”
这话一说出来,商青青立刻叫好。
“果然是读书人,就是不一样!”
小林子见商青青认可,立刻声音也大了起来,自信了许多。
“这匹织了渐变的霞光纹,在太阳底下看能泛出不同的颜色,叫‘霞光缎’正好。还有这匹,上面织着云雾缭绕的纹样,摸起来软乎乎的,像在梦里似的,就叫‘云梦缎’!”
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下了这三个名字。
商青青立即拍板:“就这么定了!”
名字一敲定,庄子里的劲头更足了。
织房里的机杼声从早响到晚,连匠人吃饭都舍不得离开织机。
李二楞子和李嫂来回巡查指导,生怕哪里出了差错。
沈二婶带着村里的妇人,把染好的丝线理得整整齐齐,连一根线头都不肯放过。
没几天功夫,第一批“轻烟缎”“霞光缎”和“云梦缎”就整齐地堆在了仓库里,每一匹都叠得方方正正,透着精致的光泽。
而胡八郎,早已成了商青青身边最得力的“胡掌柜”。
以前他还总爱偷懒打趣,如今却跟着商青青跑前跑后。
白天帮着核对订单、清点货物,晚上还会跟商青青一起琢磨怎么打开销路。
眼看第一批货要发往金陵和吴县,他主动揽下了押送的活儿,笑着拍胸脯:“你放心在庄子里盯着后续生产,送货的事交给我,保证把咱们的好缎子安安稳稳送到铺子里,还能顺便跟那边的掌柜聊聊后续的合作!”
出发那天,胡八郎骑着马,身后跟着满载缎子的马车,临走前还冲商青青挥了挥手:“等着我的好消息,咱们的缎子肯定能卖爆!”
商青青站在庄子门口看着马车远去,心里满是期待。
她的绸缎生意,也总算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胡八郎押送的第一批缎子刚到金陵、吴县的绸缎铺,就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铺子里的伙计刚把“轻烟缎”“霞光缎”展开,那细腻的质感、柔和的光泽,就吸引了不少过往客人驻足。
连常年买惯了上等绸缎的富家太太,都忍不住连连追问这是哪家织坊的新货。
此时胡三娘已彻底恢复,听闻商青青的缎子品质极佳,也非常高兴。
她以临江王妃的名义,先向庄子订了大批缎子。
又特意在金陵的王府别院设宴,邀请了两地达官贵人的女眷赴宴。
宴会上,胡三娘特意让人把各色缎子做成的衣裙、帕子、屏风摆出来,引得女眷们频频夸赞。
宴会尾声,胡三娘更是将这些缎子作为礼物,分赏给在座的女眷。
“这是江东新出的新缎,你们若喜欢,往后尽可去铺里挑选。”
女眷们对这些缎子爱不释手,也纷纷派人去绸缎铺采购。
一时间,“轻烟缎”“霞光缎”“云梦缎”成了金陵、吴县贵妇圈里的新风尚,连街头的绣坊都来打听货源。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商家,见这批缎子不仅品质出众,还得了王妃和贵人们的青睐,立刻动了心,纷纷骑着快马往商青青的庄子赶。
一个个忙着跟商青青谈合作、下订单,有的甚至愿意预付定金,只求能优先拿到货。
商青青看着络绎不绝的客商,又收到胡八郎从金陵传来的好消息,心里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