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生,只要能匀出货,价格不是问题。我可以在原价上,加两成!”
胡八郎皱了皱眉头,不说话。
金掌柜额头上沁出细汗,他一狠心:“三成!”
胡八郎作出很为难的样子:“金掌柜,这让我很难做呀!”,
不过,他话锋一转:“不过,金掌柜既然这么有诚意,我也不能让您白跑一趟。不如这样。我们每月先给玉锦阁留两百匹缎子,您先在洛阳试试水。若是销量好,等我们庄里扩了织机、添了人手,再给您加量,您看如何?”
金掌柜一听,虽觉得两百匹少了些,却也知道这是对方能给出的最大让步。
毕竟能拿到独家货源,总比被其他商家抢了先好。他立刻点头:“好!就按胡掌柜说的来!每月两百匹,我现在就付定金!”
胡八郎见他应下,脸上的笑意深了几分,抬手示意伙计取来笔墨:“那咱们现在就立字据,也好让金掌柜放心。”
与金掌柜的字据签得十分顺利,送走人后,胡八郎揣着协议来找商青青。
当晚,商青青在灯下翻看协议,手指刚划过“利润分成”那一行,眼睛瞬间亮了。
这笔合作的利润,竟比江东商户多了整整三成!
她忍不住拿起算盘,“噼啪”地算起来,算完这段时间的总收益,嘴角的笑意根本压不住。
可笑着笑着,她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手里的算盘也停了。
“订单是越来越多,可咱们庄子就这么大,织机也只有十几台,匠人更是不够用,再这么下去,迟早要误了交货期。”
胡八郎坐在一旁,看着她一会儿笑一会儿愁的模样,忍不住打趣:“别愁眉苦脸的,我还有个好消息没告诉你呢。”
“什么好消息?”商青青立刻抬头,眼里满是期待。
“李二楞子前几天跟我说,他在金陵的几个旧识,都是做织造的老手。有擅长缫丝的,有精通织花的,之前在金陵的织坊也是被管事欺负,听说咱们庄子的生意好,都愿意来投奔。”
“是吗?怎么我不知道?”商青青惊讶地看着胡八郎。
胡八郎故意晃了晃脑袋,“你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我想着等敲定了再跟你说,省得你又分心。”
“真的?”商青青猛地站起来,搓手道,“他们可都是有经验的熟手?要是能来,咱们的生产速度就能快不少!”
“那可不,李二楞子说,那些人手艺比庄里现在的匠人还熟练,就是缺个安稳的去处。”
胡八郎话锋又一转,“所以啊,现在不是愁订单的时候,是该琢磨着扩大庄子规模了。多盖几间织房,添些织机,再把养蚕的场地扩一扩,才能接住这些订单。”
商青青低头沉思起来:“你说得倒是容易,扩大规模哪那么简单?得找地方、请工匠盖房,还得置办织机、买蚕种,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她虽高兴有熟手来投奔,却也清楚扩产要面对的麻烦,眉头又轻轻皱了起来。
胡八郎见她又犯了愁,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钱的事你不用愁,咱们这阵子赚的钱,足够应付扩产了。至于找地方、请工匠,我明天就去跟村里的里正谈,保证给你找个宽敞的好地方。”
商青青抬头看着他,眼里的愁绪渐渐散去,嘴角又露出了笑意。
有他在身边出谋划策,再大的难题,好像也没那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