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棚屋建造的规格、流民的活计分配,到钱粮征集的办法、疫病预防的措施,每一项都写得详尽周全,末了还附上了请求官府划拨土地、出具文书的申请。
胡八郎坐在一旁,时不时提点一两句细节。
待方案写好,商青青吹干墨汁,小心翼翼地折好。
又带着田管事和胡八郎再度前往郡守府。
郡守府正厅内,郡守接过方案,逐字逐句地翻看,眉头渐渐舒展,看向商青青的眼神也多了几分赞许。
“少夫人这方案,考虑得竟如此周全!不仅解决了流民的住处和生计,还想到了长远安稳之策,实在难得!”
他看到方案中“钱粮征集登记造册”的条款,笑道:“就按你说的办!文书我这就让人拟,土地也即刻划拨给你。往后江东的流民安置,还要多仰仗少夫人费心!”
商青青闻言,悬着的心彻底落下,连忙欠身回道:“能为大人、为江东百姓分忧,是民妇的荣幸。民妇定当尽心尽力,不让大人失望!”
郡守当即召来文书,让其拟写划拨土地、允许征集钱粮的文书,加盖郡守府衙大印后亲手交给商青青。
接过文书的那一刻,商青青只觉得指尖沉甸甸的。
她忽然发现,这不仅是一份官府文书,更是江东流民安稳生活的希望。
走出郡守府,商青青握着那份文书,心里感觉好像并没轻松,反而沉重了许多。
胡八郎见她眉头微蹙,轻轻俯下身问道:“怎么了?拿到文书该高兴才是。”
商青青摇了摇头,有几分怅然地看着他。
“我原以为拿到文书就万事大吉,可现在却感觉,这份文书好沉重。”
田管事也在一旁搭话。
“确实,这流民的生计,并非轻松啊!”
文书下来后,商青青又忙着让庄子上的农户们帮忙修建棚屋。
另一面让胡八郎拿着文书去郡里各个县里乡里征集钱粮。
总算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天,商青青正在监督棚屋的修建。
却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看,原来几名府衙差役策马而来,见到商青青便翻身下马:“少夫人!郡守大人有令,第一批流民已从北门安置点送来,共计五十人,您这边做好准备!”
“这么快?”商青青猛地愣住。她原以为至少能有十多天时间筹备,没想到这么快。
现在西坡的棚屋才刚起了两间,连住人的草席都没备好,流民却已到了跟前。
胡八郎见状,忙上前一步对差役道:“劳烦几位稍等,我们这就安排。还请各位大哥先将流民引到这边临时搭建的草棚下,我们马上让人来煮粥。”
说罢,他转头对商青青道,“别慌,我这就去通知辛管事来这里架锅煮粥,你先回庄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