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诅咒真相》(2 / 2)

真相如惊雷般在书房炸响。老二澹台战一拳砸在案上,震得笔架倾倒,毛笔滚落一地:“瑞王这老贼!竟拿百年前医者的抗疫记录当诅咒骗人!他就是想借‘诅咒’的名头诬陷南宫氏,掩盖自己谋反的狼子野心!”老五澹台铢数金瓜子的手停在半空,铜制算珠哗啦啦洒了一地,他瞪圆了眼睛:“难怪他搞的巫蛊仪式总不灵光,原来根本是瞎编乱造的,连诅咒的底子都是假的!”

翌日宗亲会在太庙偏殿举行,瑞王正声泪俱下地控诉:“百年前南宫氏心怀怨恨,用邪咒诅咒我澹台皇族,致使历代皇子多有夭折,今日必须彻查南宫余孽,以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他穿着绛紫蟒袍,腰间玉带镶嵌着红宝石,声泪俱下的模样引得几位不明真相的宗室老者频频点头。

话音未落,老三澹台墨抱着《南宫疫症录》与血咒绢帛闯进大殿,身后跟着老四与太医院的几位老太医。“王叔公且慢!”澹台墨将绢帛铺在供桌上,又让人取来铜镜,利用烛光将绢帛上的内容投影在白墙上,“您说这是‘七窍流血’的邪咒,需要晚辈帮您翻译成‘病患七日内需放血治疗以缓解高热’吗?还有您口中的‘血脉断绝’,其实是‘疫区宫苑需彻底焚烧消毒’,这哪是诅咒,分明是南宫皇后用生命写下的防疫记录!”

满座哗然,宗室成员们纷纷凑到绢帛前细看。太医院院使颤巍巍地走上前,用银针蘸了点显影药水洒在绢帛上,当碧色的疫情路线图浮现时,老院使老泪纵横,指着绢帛哽咽道:“是避瘟散!这是南宫氏秘制的避瘟散!先祖留下的医案里记载过,当年江南大疫,就是用这种药混着血记录疫情,既能防腐,又能警示后人!南宫皇后是救万民的仁心医者啊!”

突然,绢帛被风吹起,展开背面——众人赫然看见,背面用极细的绣线缝制着微缩穴位图,图上标注着“退热穴”“解毒穴”,正是南宫皇后临终前研究出的防疫针灸法,针对瘟疫引发的高热、抽搐有奇效。瑞王的脸色瞬间变得死灰,瘫坐在椅子上,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当夜,五个娃娃来到南宫旧宅的废墟。月光洒在瓦砾堆上,泛着清冷的光。老四拿出特制的显影药水,小心翼翼地涂抹在绢帛的夹层处,随着药水渗透,绢帛上渐渐显出新的字迹:“若后世得见此卷,望知瘟疫十日一变,需每日记录病状,隔离需满三旬方可解除,切勿掉以轻心附避瘟方:艾草三钱、雄黄一钱、苍术五钱,熏燃可避邪毒。”歪扭的笔迹旁画着草药图谱,叶片的纹路、根茎的形状,与老四正在研究的新型解毒方子一模一样。最让人惊心的是角落有个淡红色的胭脂指印——与先皇后妆匣里那只雕花胭脂盒的纹路严丝合缝,显然是她当年情急之下,用沾了胭脂的手指按压绢帛留下的。

“所以”老五捏着白天没卖完的“诅咒周边”香囊,突然眼睛一亮,“我们是不是该改卖‘防疫先驱南宫皇后纪念品’?肯定比诅咒周边卖得好!”他话音未落,手中的香囊突然散出浓郁的艾草香,香粉在空中凝成“悬壶济世”四个大字,随后渐渐消散在夜色中。

烛火“啪”地爆了个灯花,远处突然传来澹台星嘹亮的哭声。众人急忙奔过去,只见小丫头站在荷花池边,手里攥着个血书残片,刚才竟把一个鬼鬼祟祟的黑衣人踹进了水里。那黑衣人是瑞王的残余心腹,手里攥着的血书残片遇水显形,上面写着:“南宫一脉皆殁于此疫,无一人幸免,唯愿天下人得免此劫”池中锦鲤争相衔食残片,鱼鳞在月光下泛出银白色的光泽,正是《南宫医典》中记载的“解毒银鳞”——锦鲤食了混有避瘟散的残片,竟生出了解毒的功效。

真相大白那日,太子将血书供奉于太庙先帝牌位前。香火缭绕中,绢帛上的暗褐色血迹渐渐变色,最终化作“天下安康”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而从瑞王府搜出的巫蛊人偶,被老四改造成了防疫教材——心口的银针换成了艾灸条,身上的咒文改成了防疫口诀,成为太医院教导学徒的教具,让曾经的邪物变成了造福世人的工具。

许多年后,江北地区再次爆发瘟疫,症状与百年前的黑死瘟极为相似。已成为太医院院正的老四翻开当年的血书拓本,按图索骥找到当年南宫皇后设立的隔离区遗址。在遗址地下三尺处,挖出了南宫皇后当年埋下的药囊,里面的避瘟散虽已干涸,却仍保留着药性。老四以此为基础,结合现代医理,研制出特效解毒剂,成功化解了疫情,救万民于水火。

而那块被老二熔铸的青铜长命锁,一直在澹台星胸前闪烁。无论岁月变迁,锁芯里的药材香始终未曾消散,如同南宫皇后跨越百年的仁心,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每当有人问起这锁的来历,澹台星总会笑着讲述那个关于血书、瘟疫与医者仁心的故事,让那段被误解百年的历史,永远铭记在世人心中。

最新小说: 大唐:开局悔婚,我成诗仙你哭啥 相父北伐,刘禅率魏延奇袭长安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功高震主要我死,我走女帝后悔啥 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修行十三年,才获得二郎真君传承 巫师:从技能树开始肝经验 大秦:开局救始皇,手握人皇幡镇天下 夺臣妻:疯批帝王他强取豪夺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