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蚁粮策》(2 / 2)

“诸公请看,“老三用小银勺轻轻引导蚁群,“蚁遇阻碍则绕,遇水域则寻法渡之——我朝漕运常年依赖大运河,沿途税卡林立,层层盘剥,损耗甚巨,为何不能改道青河?青河虽水流较急,但河道平直,且避开了大部分税卡,省下的税银足以购买三年陈米,补充边镇粮仓!“话音刚落,沙盘上的蚁群突然集体转向,避开了标注“黑水峡“的区域——原是老四澹台鹊前夜偷偷用驱蚁药在那里画了个圈,谎称该地有“突厥狼毒“,用来验证蚂蚁的避险能力。

满殿死寂,群臣面面相觑,连之前嗤笑的瑞王余党都哑口无言。太子缓步走到沙盘前,接过奏折仔细翻阅。当翻至附录《百蚁食鉴》时,他指尖猛然一顿——书页间夹着的几只干蚁标本,竟与儿时母后教他辨认的药用蚂蚁如出一辙。更让他心惊的是,某页插图上“疗伤蚁“的腹部纹路,与南宫太医局印章上的朱雀尾羽纹路严丝合缝,线条走势、分叉角度完全一致。

这份看似荒诞的“蚁阵奏折“,被快马加急送抵边关。潞城守将读至“储粮蚁冬前储粮三倍于夏,以御寒冬“时,猛然拍腿惊呼:“是了!咱们怎么没想到!眼下正是秋收时节,理应多囤积菜干、肉脯,以备冬日及战事之需!“当即下令士兵在城内挖筑数十个地下粮窖,将秋收的粮食、蔬菜分类储存。半年后,突厥突然发动突袭,围困潞城长达一月,守军正是靠着这些窖藏的菜干、肉脯撑过围城,而城角的蚁群竟在突厥来袭前三日集体迁巢,仿佛天然的预警信号,让守军提前做好了准备。

这日,老三在南宫旧宅废墟中翻找医书,突然发现青砖缝里钻出一列蚂蚁,领头的蚂蚁衔着一片泛黄的纸屑。他心中一动,顺着蚁群爬行的轨迹撬开地砖,砖块下竟藏着半卷残破的《景和防疫粮策》——记载着前朝景和年间爆发瘟疫时,南宫太医局的医者通过观察蚁群拒食发霉粮食的现象,发明了“蚁试法“验毒:将粮食样本放在蚁群旁,若蚂蚁避而不食,则证明粮食已霉变有毒,不可食用。卷末批注的娟秀字迹,与母后药匣里的手札笔迹同源,温婉而坚定。

“原来母后早就发现蚂蚁的妙用了“老三抱着正在啃蚂蚁窝的妹妹澹台星转圈,小丫头咯咯直笑,口水糊满了脸颊,颈间的青铜长命锁随着动作撞在书架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锁芯里藏着的草药香随风飘散,竟惊动了书架后的蚁群,它们纷纷爬出,在沙盘上快速爬行,不一会儿就排成了“江北旱“三个字,笔画虽歪斜,却清晰可辨。

烛火摇曳间,老五澹台铢突然冲进来,举着账本兴奋地大喊:“三哥!按你的蚁道改漕运路线,这三个月省下的税银和损耗,够修三个育婴堂了!还能给边关将士每人添一件棉衣!“他腰间的金算盘上还沾着几只蚂蚁,算珠恰好卡在刻着“盈“字的档位上,仿佛在印证着增收的喜讯。

而当边关传来斥候小队在沙漠中迷路,靠寻找红蚁窝、食用蚁卵求生的事迹时,太子在整理南宫医典的夹页里,发现了母后手绘的《蚁穴储粮图》。图上详细标注了不同蚁穴的位置、蚁卵产量及食用方法,图角有一行潦草的小字:“烬儿若逢饥荒,可寻红蚁窝,其卵甘美易食,可暂解饥饿。“墨迹旁,还粘着一粒早已干涸的蚁卵壳,颜色呈淡红色,正是图中所画的红蚁卵。

太子捧着医典,指尖轻轻抚过那行小字,眼眶微微发热。他忽然明白,母亲当年教他辨认蚂蚁、记录蚁穴,并非只是孩童间的戏耍,而是将生存的智慧、自然的规律悄悄传授给他。那些看似微小的蚂蚁,藏着的不仅是生存的法则,更是治军、理政的玄机。而这份跨越时光的智慧,正通过一场场看似荒诞的“蚁群观察“,在弟弟妹妹们的探索中,逐渐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守护着这片他们共同热爱的土地。

最新小说: 邪王溺宠俏王妃 谋春朝 综漫:虚拟男友的我,在线除魔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四合院:随手就能领悟技能 起手北冥神功,我才是一人之下 魔法纵横家 报告帝君,夫人带病娇崽崽称霸了 石头里的世界 白日飞升谁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