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说话也极为有条理,甚至还有些聪明。
这小子也不说满意,那是避免了谄媚?也没有说不满意,是避免了顶撞自己?
其话语更是将他朱元璋的行为拔高到“权衡三方”、“君父之责”的层面,嘶,有意思啊。
不过,朱元璋可能带着对过去陈洛马甲的偏见,或者是一种难以形容的不习惯,他反倒是忍不住问:“哦?照你这么说,朕如此处置,便是全然妥当,无可指摘了?”
这是一个陷阱,逼他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就得指出哪里不妥。
陈洛那可是论文看了一屁股,各大谋略向网文看了一裤衩,这能听不出来?
内心哭笑不得的同时,面上却马上再次拱手,沉稳的讲:“陛下,臣岂敢妄断圣裁全然妥当与否?然,臣以为,法度之威,不仅在于惩戒之严厉,更在于其执行之一贯,与能让百姓切实存活之‘仁’。”
他微微抬头,这一次,陈洛是真的为民,也为了心中的那丝,他父亲说的为官道义。
“陛下严惩宗室,遣太子抚民,此诚为旷世恩典,天下也皆知陛下慈父之心。但臣于昨日之前,仍是一白身,曾闻民间疾苦,断是知晓一二……地方豪强、胥吏,往往如虎狼,陛下之仁政,经层层州县,抵达乡里之时,恐已十不存五,这对否?”
这其实也算危言耸听,毕竟是太子亲自带队嘛。
但……
朱元璋其实也一愣,目光看向一旁的朱标。
朱标此刻却认真思索,他带队是不假,但每次安抚百姓的物资可不是他送去,他除了第一次和结尾那次在场,这话……居然有几分道理?
“对,陈卿,你继续说。”朱元璋看朱标的表情变化,瞬间也意识到此次安抚中必然会存在的问题,这陈家兄弟,确实有点能耐啊。
陈洛也微微一笑,看朱元璋的表情也知道他听进去了,可接下来这段才是他真正想说的。
“但这仅仅是臣想的第一点,可第二点,这桂林一案中朱守谦逞凶,受害者恐有数十乃至上百户家破人亡。”
“按照历代情况,此种藩地内暴虐,那男子是否被打杀?那妇孺是否便失了贞洁?那百姓家中田产屋舍,是否就立成无主之肥肉?”
此话一出,朱元璋也表情微变,其实这些他知道,但他似乎猜到这位陈家之弟,他到底要说什么了。
陈洛也不客气。
“如此情况下,陛下,朝廷即使及时补救,但乡邻恶霸、胥吏衙役,乃至受害百姓同族之远亲,难道不是顷刻间便会如饿蝇见血,一拥而上,此谓吃绝户啊!”
陈洛顿了顿,也看向了朱标,有些沉重的开口继续讲话。
“太子殿下您亲至,可惩首恶否?臣想一定惩了,而派出其他官吏、侍卫去发帑银,去免赋税。”他忽然语气有些伤感,“可那些已被强占的田产,可能悉数追回,发还至那已无男丁的孤寡手中?”
“而那些被逼远走,甚至已无声无息死于沟壑的苦主,朝廷的抚恤,又能真正安慰谁?”
朱标马上就要开口反驳,或者和陈洛纠结,但陈洛不给他机会,他也拱手对了朱标。
“殿下,臣非质疑殿下与诸位上官之能,实乃此等积弊,千年如是一般,非一日一人就可根治。往往最终结果都是恶徒被惩,而受害者家眷,亦大多零落,难以存活,陛下之仁政是好,可未必能救活本不该死之人。”
说白了,就是你朱元璋补偿的再好,死了多少人,那些人家破人亡下,你的钱是发给难民的吗?
而且就算发给难民,他们都家破人亡了,根本就不可能守住拿到的钱,朝廷是只管给钱,却不想如何彻底保护难民,或者说受害人的吗?
朱元璋听的眉头渐渐锁紧,但并未发作,只是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陈洛所言,他何尝不知?
只是被如此直白地在朝堂上点出,仍觉刺耳。
陈洛看朱元璋居然思考起来了,这下算知道相比胡闹的谏言,这稍微认真点,带点道理,唉,老朱他才能听进去啊。
所以继续开炮!
“故,臣以为此次处置,于国法纲纪,虽显陛下之刚正,但于桂林百姓而言,陛下或可再思,如何让‘恩赏’落到实处,如何让天下人皆知,陛下不仅严惩恶徒,更会护佑每一个子民,使其冤屈得申,使其家小得活,使其血脉得继。”
陈洛说的就是真心话!
“应加大力度补偿桂林百姓,查清所有靖江王……不,庶人朱守谦之罪,所有受害人必须确保其得到必要的补偿,以彰显朝廷之重视,彰显陛下君父之仁义,也告知天下百姓,此并非钱粮小事,实关朝廷之法确能护佑众民。”
“故此,臣也再斗胆进言!”陈洛深深一揖,“请陛下明发一道旨意,着太子殿下于桂林再次督办此事时,除常规抚恤外,另设一‘清产司’,专司核查被害百姓家产,凡有被强占、被巧取豪夺者,无论涉及何人,务必追回,发还本家。”
“若无本家,则充为公学田产,以遇难者之名命名,更赡养其族中旁系之子,使其读书明理,继承此田,过继于此系,不绝其香火。”
他略一停顿,说出了那个更关键的建议。
“此外,臣恳请陛下允准,于桂林城外,择一清净之地,立‘桂林苦难百姓碑’一座。不书冤屈,不写过程,只将此次案中,所有有姓名可查之苦难百姓,以及那些为保护田产家业而死于朱守谦及其豪仆之手之无名百姓,悉数镌刻其上。”
“此举非为记恨,而为铭记。”陈洛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真诚,“铭记陛下之惩戒,铭记朝廷之反思,更让后世官吏见此碑而知警醒,让桂林百姓见此碑而知陛下并未忘记他们每一个人的苦难,更是彰显朝廷对藩王犯错决不容忍的态度。”
说到这里,陈洛其实都没发现,他此言一出,杨业他们差点吓死,百官更是震撼的无法想象。
这话……
虽然不是其兄那般癫狂,但,但也很疯狂啊。
“如此,则今日陛下之雷霆雨露,方能真正刻于民心,而非止于史书寥寥数笔。此法所费不过百十两银,然其效,或胜千金!”
何止千金?
朱守谦之名可就遗臭万年了,但……确实好像帮大明,帮朱元璋这皇帝立起仁慈之名了?